揚州的美,古代有很多名人做了詩詞歌賦來歌詠,常常藉大自然來形容讚揚。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資治通鑑》記載:「揚州富庶甲天下,時人稱揚一益二。」當時漕運繁榮,揚州成為鹽商賺錢的集中地,一些才高八斗、風流倜儻的文人墨客隨之至此,留下許多名詩,成了風花雪月的揚州。如唐朝張祜:
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清人黃慎:
人生只愛揚州住,夾岸垂楊春氣薰;
自摘園花閒打扮,池邊綠映水紅裙。
清朝龔自珍:
春燈如雪浸蘭舟,不載江南半點愁;
誰信尋春此狂客,一茶一偈到揚州。
還有韓琦、王安石、歐陽修、蘇軾、李紳、施耐庵、吳敬梓、曹雪芹等文學巨匠或政客,在揚州當官,理當事少,倒是閒情逸致多了。
明末清初的「揚州十日」,是揚州最淒慘的歷史。當初揚州人史可法奮力抗清,死守揚州,被惱怒的親王多爾袞,允許清兵在揚州城內大肆屠殺掠奪十天,城內死傷無數,淪為一片廢墟。可憐的揚州人,不勝唏噓。所以,在清朝的歷史上,這可以說是揚州最不光彩的史實,揚州也從此變得沉寂下來了。
三、吃在揚州
揚州的吃,天下聞名,所謂「吃在中國」,中國的吃就在揚州,揚州菜名冠全國。可能是因為周恩來先生故鄉的關係吧!現在叫「淮揚菜」。
揚州有名的是小吃,我雖然家境貧窮,但是偶爾也嘗過江蘇小吃的美味。過去台灣有句口頭話:「家有鮮大王,清水變雞湯。」但比起揚州的醬油來,還要遜色很多。其他另外的還有:小籠包子、揚州炒飯、揚州干絲、揚州粽子、揚州水餃,揚州的「陽春麵」,不下於對岸鎮江的「鍋蓋麵*」,尤其,揚州的燒餅油條,在當初,是不亞於今日台灣「永和豆漿」的燒餅油條聲譽的。
此外,揚州的桃酥燒餅真是一絕,揚州的元宵、麻糰讓人齒頰留香,揚州的蘿蔔乾、揚州的芝麻餅、揚州的金稞粉就更不用說了。在揚州城內住個幾天,不需要花費很多,就能吃到那許多的名菜、名小吃、名糕餅。這是我童年的時候就知道的許多事件,但是到現在,不知道揚州的吃,還能維持當初的聲譽嗎?
四、住在揚州
揚州這美,古代有很多名人做了詩詞歌賦來歌詠,常常藉大自然來形容讚揚。如唐詩人杜牧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特別是唐朝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在揚州」,你看這多美啊!天上的明月,在每一個有水的地方,都能映現其中,而揚州就占了這樣的美景兩分。
今日,揚州的領導幹部,一直在打造揚州城成為「幸福揚州」,揚州已不只是風景美、月亮美、山河美,揚州的俊男美女很美,揚州人的笑容很美,揚州人的心更美,揚州真美。
2006年,揚州市委書記季建業先生及市長王燕文女士,舉辦了一個「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遊節的運河展」,我還邀請劉長樂先生他們的鳳凰衛視去做實況轉播。後來,又辦了一次「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活動,領導們又邀請我去參加,我覺得我應該對故鄉揚州盡一點心意才是。
2007年,我參加揚州煙花節,想起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詩句,多美的境界啊!
此外,揚州的園林之美名滿天下。如:何園、个園等。這些園林,非得我們自己走一趟不可,你才會發現揚州美景確實不同凡響、名不虛傳。
「何園」原是一平地,經過嶙峋山石、逶迤曲折的復道迴廊,讓整個園林錯落有致,山水、建築,渾然成為一體,山外有山,小橋流水,美不勝收。
「个園」一走進去,最大的感受就是竹子多。蘇東坡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園子主人就為此,在園林中種了上萬竿的竹子,因為竹葉的形狀像「个」字,「个」字是「竹」字的一半,所以取名「个園」。
前幾年,曾到佛光山訪問的山東大學馬瑞芳教授,應揚州鑑真圖書館邀請,登上「揚州講壇」講說「揚州走出了蒲松齡」。馬教授告訴我,蒲松齡曾經在揚州居住過,他是在康熙十年(1671年)元宵節過後,與孫樹百一起坐船到揚州,寫下了一首〈元宵後與樹百赴揚州〉:
沽三白酒供清飲,攜岕山茶佐勝遊。
分賦梅花漾輕槳,片帆風雪到揚州。
我到紅橋日已曛,回舟畫槳泊如雲。
飽帆夜下揚州路,昧爽歸來壽細君。
你看,揚州的清新秀麗,也賦予了蒲松齡文學創作的靈感和素材,寫下了鉅著《聊齋誌異》,裡面也有不少揚州的民間傳說。
五、揚州叢林二十四
歷史上的揚州,雖有道教武當行宮、耶穌教翠園禮拜堂、天主教耶穌聖心堂、伊斯蘭教仙鶴寺等的各種信仰,但是可以說,揚州人自古以來大部分崇信佛教。為什麼呢?據統計,到了清朝,揚州的寺廟多達數百座,因此揚州素有「揚州叢林二十四」之說,以「天寧寺」為首剎。另外尚有重寧寺、高旻寺、大明寺、靜慧寺、福緣寺、建隆寺等,皇帝均曾前往參拜,可見揚州佛教的盛況。
首剎天寧寺,原是東晉太傅謝安的宅第,他將宅第捐出為寺,在揚州成為叢林道場。清朝曹寅曾受御賜,在這裡編撰《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他的孫子曹雪芹在這裡寫出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
天寧寺有一副對聯寫著:「一寺五門天下少,兩廊十殿世間稀。」可見揚州的寺廟不但多,而且大。只可惜,寺廟雖然有名,但是揚州出過多少高僧,我並不是非常了解。我能知道的,就是唐代法淨寺(大明寺)的鑑真大師、近代高僧來果禪師,以及現任高旻寺的德林長老,都是揚州偉大的出家人。(待續)
*鍋蓋麵:是鎮江家喻戶曉的麵食。將麵粉揉好後擀成薄片,再用刀細切,與鍋蓋一起下鍋煮熟,撈起放入調好佐料的碗裡即可。被稱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