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創大翻轉】哈爾濱 喚醒老屋 文旅新活力

文/記者顧錢江、管建濤、戴錦鎔、董寶森  |2024.05.25
197觀看次
字級
遊客遊覽哈爾濱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圖/新華社
2023年7月6日,專家查閱檔案。圖/新華社
位於哈爾濱市道里區中央大街上的松浦洋行舊址。圖/新華社
哈爾濱市勘察測繪研究院的測量員進行歷史建築掃描工作。圖/新華社
一處維修中的老建築。圖/新華社

文/記者顧錢江、管建濤、戴錦鎔、董寶森 

在歐式「老屋」品嘗道地西餐,在猶太老會堂欣賞古典音樂,在「哈工程」校園仰望屋脊上獨特的「上山虎」……漫步哈爾濱,一座座風格各異的老建築就像一本本厚重的書,記錄著冰城的歲月變遷,散發出東西文化交融的迷人氣質。

百多年前,中東鐵路的修建,拉開了哈爾濱由松花江畔小漁村走向現代城市的序幕。新舊思想、東西文化在此碰撞、融合、積澱,成就了這座城市獨特的風貌。 

一九四○年的一天午後,一個俄羅斯女郎坐在江畔餐廳的戶外木廊,邊品味咖啡,邊望著松花江的流水。夕陽西下,點點微光照耀著江面晶瑩閃爍。

二○二三年的夏日黃昏,一位身著連衣裙的哈爾濱女孩坐在江畔餐廳的戶外木廊,邊品味咖啡,邊舉起手機,和身後泛著微光的松花江自拍。

歷經百年,這個坐落在松花江畔的餐廳見證了不同時代的人們在此品嘗美食,品味風景。不變的是奔流不息的江水,變化的是往來的市民遊客。

舊瓶新酒回味悠長

一八二○年代,江畔餐廳曾是中東鐵路職工的貨場用房。一九三八年,日本籍建築師大古周造把它設計成俄式主題餐廳,也叫小遊艇俱樂部飯店。

上個世紀,江畔餐廳曾被老哈爾濱人「攥」在手裡。在那個布匹、豆腐都要憑票供應的年代,「油票」上印的就是「江畔餐廳」的正面圖片。當時,人們對她的喜愛不僅限於「油票」,紙質掛曆、搪瓷臉盆、雜誌封面、鏡子,甚至小小的手帕都有江畔餐廳的圖案。

如今的江畔餐廳,外觀上還原了曾經的「老味道」,木製的穹頂垂下歐式鐵藝吊燈,燈光反射在赭色的天花板上,整個屋子上方是金黃色的基調。一樓擺放著幾張小方桌,一個高高的玻璃櫃內,擺滿了不同時期的咖啡杯,製作精美。

和江畔餐廳類似,隨著時代變遷,哈爾濱許多老建築在保留原有外觀的同時進行了改造升級和開發利用,與現代社會發展相結合,「舊瓶裝新酒」,讓人回味悠長。

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在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內,一家「工業風」的書店吸引了不少遊客。書籍之外,店裡還有不少文創產品,「文藝範兒」十足。書店負責人于冰說,希望能讓讀者來這裡交流讀書感受、設計方案、創作靈感,同時以書店為依託策畫展覽,舉辦活動,孵化創意設計產品。「讓書店不止於書,為巴洛克街區增加活力和創意。」

聽一場相聲、穿著傳統服飾品嘗美食……暢遊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的同時,人們還能享受到多種文娛活動,豐富文旅體驗。

當下,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三期改造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我們實施『一樓一策、一棟一檔』,最大程度地保護建築的原貌和安全。」項目現場負責人闞凱介紹,對百年前存留至今的泰來仁鞋帽店、大羅新商城、中華棧等,他們正通過現代技術和手工修復手段,力爭修舊如舊,盡量還原並呈現建築固有的文化氣息。

未來,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將深入挖掘和利用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開埠文化、建築文化、商市文化等,打造國內知名的城市文化名片,成為城市新晉「打卡地」。

承前啟後,開拓創新。作為凝固的藝術,哈爾濱眾多的歷史文化建築既是城市變遷的見證者又是親歷者,一磚一瓦都承載著歲月的重量。

「只有不斷與時俱進,將歷史文化建築的保護融入到對多層次美的感受中、融入到實際生活的場景中、融入到個人對情感的聯接中,才能真正讓老建築煥發新生機,更好地揭示歷史文化建築的底蘊和魅力。」哈爾濱市人大常委會副祕書長于澤明說。

猶如沒有圍牆的萬國建築博物館

為了發掘好、保護好、利用好這些賡續城市文脈的老建築,哈爾濱市開展了「歷史文化建築保護傳承專項課題」研究。近三年來,全市已完成近六百座重要歷史文化建築的數位化訊息採集、測繪建檔,實現了歷史文化建築的「數字孿生」,為精準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也將助力「爾濱」邁進文旅之城的新境界。

歷史文化建築數位化

今年四月初,在哈爾濱工程大學主樓前,哈爾濱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測量員白洪宇正「穿」著白色穿戴式雷射掃描儀,對「哈軍工」時期歷史建築進行全方位掃描。

他一邊在幾根房柱前走動,一邊觀察著胸前的螢幕。「這種激光(雷射)掃描儀能提供掃描物體表面的三維點雲數據,可用於獲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建築數字模型。」白洪宇說。

哈爾濱市勘察測繪研究院城調所所長甄鑫強介紹,測繪建檔是歷史文化建築維護和修繕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在獲取到建築信息後,工作人員將進行數據庫和信息化平台建設工作,讓歷史文化建築在數位世界裡再現。

「精細化的掃描能發現以前我們不了解的細節,比如一些建築的材質和用途、樓體的外立面、凹凸結構、建築上不同雕刻的形態等,我們還會在測繪過程中了解關於建築的很多故事,這也是建築信息採集的一部分。」測量員楊磊說。

楊磊是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在對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進行測繪時,他遇到了以前相熟的鄰居。「那一刻很感慨,過去我們測繪都是為拆遷作準備,現在是為了保護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特別自豪!」楊磊說。

時光倒流百年之前

在哈爾濱市道里區中央大街與端街轉角處,一座磚木結構建築引人注目。名為奧謝金斯基大樓的這座建築,始建於一九一九年,由當時哈爾濱著名房產主奧謝金斯基投資興建。

「這是一座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建築,大樓轉角樓頂山花處原本矗立一尊希臘女神像,曾是中央大街上唯一樓頂有立體雕塑的建築。」哈爾濱市城源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宋興文說,一九二○、三○年代,先後有「里拉樂器店」、「法商長途電話公司」、「英國遠東有限公司」、「德商捷利洋行」等著名商號在此開辦,證明這裡曾經是哈爾濱商業最發達的大樓之一。

在哈爾濱,像這樣的「寶藏建築」還有很多。專家在專項課題推進過程中發現,哈爾濱在音樂之城、紅色絲綢之路、猶太文化、歐陸風情等方面的歷史文化建築相當豐富,涉及新藝術運動、古典主義、拜占庭、哥德式、文藝復興、巴洛克、折衷主義、裝飾藝術等十餘種建築風格,是名副其實的「萬國建築博物館」。

走進位於哈爾濱火車站附近的龍門大廈貴賓樓,輕推建於一九○一年的銅製轉門,一座典雅古樸的新藝術風格建築呈現眼前,轉門移動,將外面的車水馬龍隔絕開來,時光彷彿倒流回百年之前。這座大樓曾為中東鐵路賓館,當時整個房子建設得非常奢華。

離貴賓樓不遠,一棟呈中心對稱的三層紅色小樓靜靜佇立。各式各樣的石膏雕花中,有樹葉和流蘇穗兒,還有簇簇中式牡丹花,這是典型的折衷主義建築風格。

幾條街之外,是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有大陸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群。「中華巴洛克」建築的臨街立面造型精美、裝飾華麗,運用歐洲的巴洛克裝飾手法,但細部紋飾的雕花圖案取材於中國傳統祈福文化元素︱︱葡萄和石榴象徵多子,字匾、蝙蝠、牡丹、如意、銅錢、卷草等細節,表達種種吉祥之意。

這些建築臨街立面的背後,是典型的中式四合院,院落分布形式各不相同,有門洞、天橋、天井,院落之間用木質迴廊連接。

哈爾濱市道外區中華巴洛克專班工作人員滕家樑介紹:「這種前店後宅、院院勾連、四合院式的民居商市建築,其平面布局和功能是民族傳統的,立面造型則是巴洛克式的,融匯中西元素,集氣派、簡潔、典雅於一體,體現出當年建設者的創意。」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