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 長沙簡牘博物館

文/史庵 |2020.08.10
2991觀看次
字級
一樓「文明之路」展廳。圖/史庵
簡牘是中國古代書寫文字的載體。圖/史庵
牘的材料多為木片。圖/史庵

文/史庵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白沙路的長沙簡牘博物館,是中國首座匯集簡牘收藏、保護、整理、研究和陳列展示於一體的現代化專題博物館,也是長沙市重要的文化景點,提供民眾深入了解中國文字、印刷術的發展歷史。

中國古代在沒有紙張的年代,一般典籍、文書的記錄,主要是寫在以竹、木為質地的簡條上,再用細繩線捆紮聯結,以便於攜帶、閱讀和保存;而簡牘,是記載古代歷史最直接的資料。自上世紀以來,簡牘在中國各地相繼出土,記載許多不見於傳世文獻的資訊,上起戰國,下到秦漢,對簡牘的研究,已形成國際性的「簡牘學」學科。

自一九五○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湖南省出土的簡牘文物,累計數量達二十餘萬枚,是中國出土簡牘數量最多、時代序列最完整、內容最豐富的地區。館內的簡牘藏品,主要為一九九六年長沙走馬樓J二十二號井出土,數量多達十四萬餘枚的三國孫吳時期紀年簡牘;一九九七年五月,相繼在長沙五一廣場西北的科文大廈工地,出土數百枚東漢簡牘;二○○三年十月,長沙走馬樓J八號井,出土二千多枚西漢初年紀年簡牘;之前於一九九三年西漢長沙王后「漁陽」墓出土的簡牘、青銅器、漆木器、玉石器、金銀器、書畫等文物,總計三千五百件。

簡牘分為簡、牘兩種,為先秦、兩漢到魏晉時期獨特的文字載體。製作的材料,以竹片或木片皆可,一般而言,「簡」多為竹,「牘」則多為木。其中,竹片製作的稱「竹簡」,或簡稱「簡」,現今一般見到的竹簡,長度約二十三至二十四公分,寬度約一公分左右;而大多以木板形式出現「木牘」,或簡稱為「牘」,長度和簡差不多,但比竹簡要寬,記載的內容,也比竹簡豐富,往往在一片木牘上,就能完整記載一件事情。兩者若合併,即稱為「簡牘」。在春秋戰國時期使用甚廣,直到公元四世紀時,由於廣泛使用紙張,紙抄本才逐漸取代簡牘。

長沙簡牘博物館的展廳,分上下兩層。展廳一層為「文明之路──長沙簡牘博物館基本陳列」,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一、「三國吳簡」,系統介紹三國吳簡的形制、內容,以及十二年來對該批簡牘的研究成果,重點展示吳簡當中,關於賦稅、籍簿、司法、戶籍、職官、紀年等主要內容,通過復原、動漫等形式,再現古代簡牘製作、生活及簡牘發現、發掘場景。二、「中國簡牘」,主要通過圖文和實物相結合,按時代介紹戰國至魏晉時期,各地區簡牘發現與研究成果。三、「世界文字載體」,介紹世界各地,自古以來文字書寫載體的基本情況及傳播情形。四、「中國簡牘書法」,以圖版形式介紹中國簡牘書法的演變、發展和成熟過程。

樓上二層展廳,為「長沙出土文物精華展」,分「青銅神韻」、「湘楚瑰寶」、「兩漢遺珍」、「瓷釉華彩」四個部分,展示從春秋晚期到漢唐時代,長沙地區出土的特色青銅器、漆木器、瓷器等精美文物。

簡牘博物館採漢代風格,借鑒三國時期盛行的高台建築,結合中國現代園林建築風格,建築形式新穎,採光效果良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