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無縫接軌的童年玩伴

文/鍾玲 |2021.06.08
2709觀看次
字級
二○二一年三月陳國寧(左)、作者攝於日月潭涵碧樓。圖/鍾玲
一九五二年陳國寧(左)、作者攝於高雄左營眷村。圖/鍾玲

文/鍾玲

陳慶堃、方富捌、家父鍾漢波三位將軍是一九三○年代廣東黃埔海軍學校同班同學,親如兄弟,三家的十個子女也從小玩在一起。這些童年玩伴中小女伴陳國寧跟我特別投緣,年齡相仿,而方家的同齡玩伴都是男孩,女孩兒有自己的玩法,像是扮家家酒,或是在我家一起看英文童話書,那是住日本時父親在美軍軍中販賣部( Postal Exchange)買的白雪公主、米奇老鼠故事書。

我們投緣可能因為生命軌跡的重疊,國寧和我都是長女,她三個弟弟、我一個弟弟。長女有長女的個性特質,像是守護心強、做事負責認真。我們成年後各在文教界發展,大方向時而重疊。我學的、教的是美國文學、比較文學,但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古代玉器、道教、佛教產生濃厚的興趣,連文學創作都多以中國古典時期的人物、故事為中心。

國寧大學讀歷史系,研究所讀藝術史,碩士論文寫敦煌佛教藝術。曾任華岡博物館館長、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在大學教博物館學、藝術行政、中國藝術史。她還學水墨畫、練書法、學古琴。我們兩人重疊的大範疇是中國傳統文物和佛教。她說一生的轉捩點發生在讀文化大學的時候,之前可說是隨波度日,直到去看曉雲法師的畫展,我驚呼著插嘴:「哎呀!我非常喜歡曉雲法師的佛教水墨畫,散發心靈的光輝,只在網路上看到過。我師父白雲老和尚對曉雲法師很贊許。」你看是不是又有重疊之處?

我們由高中畢業到七十多歲都各忙各的,偶爾在聚會中見面,但也有意外的交匯。

二○○一年我在中山大學任教,七月飛去美國進行研究計畫:〈多元東西文化之匯集:美國西岸之文學運動〉,專訪十二位美國作家。其中一位是著名的佛經翻譯家兼遊記作家比爾·波特(Bill Porter)。當我坐渡輪抵達美國華盛頓州的湯森港(Port Townsend)時,一位中年大鬍子白種人,駕著一部富豪牌(Volvo)舊車來接我。他就是筆名赤松(Red Pine)的比爾·波特。我知道他一九七○、一九八○年代在台灣住十多年,娶了台灣太太。上了他的車,我問:「你當年來台灣,住台北嗎?」

他的回答令我訝異,說先住在高雄擔保人的家,再到佛光山居住,在那裡體驗修行生活,學習佛經和中國古典詩歌,「因為我擔保人的父母住海軍眷村,她叫陳國寧。」

這下我訝異到目瞪口呆:「你是說在文化大學任博物館館長的陳國寧?她是我童年玩伴啊,你怎麼認識她的?」

他慢條斯理地答:「當年我在哥倫比亞大學讀人類科學系的博士,也學習佛教和中文。但是對學術生涯缺乏興趣。我有位同學Gerhard Herzog方由台灣回來,很喜歡台灣,在佛光山住過,他勸我去台灣學佛,他的朋友陳國寧可以替我作擔保人,這樣就可以入境到台灣。」

二○二一年我去探訪剛退休的國寧,向她求證這件一九七二年的擔保案。她說的確幫波特作過擔保。當年那位指引波特來台的哥大研究生Herzog到華岡博物館參觀,國寧被派去接待,就交了朋友,他熟到住進陳家在高雄左營明德新村的宿舍,可見國寧古道熱腸,跟她父親一樣。

她談到自己學習之路從小曖昧不明,不知道為什麼讀書、上學。

考大學填志願時,問父親陳慶堃的意見,他說張其昀辦了一間文化大學,張是史學家、地理學家,聘的史地教授一定不錯。她就填了文化大學歷史系,但是依舊無心讀書。一直到四年級看曉雲的畫展令她開竅,國寧說:「一看到曉雲法師的畫我覺得有禪意,很有境界,感到很喜歡。」於是她去跟曉雲法師學畫。探聽到曉雲將在那年招生的藝術研究所開課,就報名考研究所。

國寧考上藝術研究所也是一則傳奇。

之前上課老師所講全不入腦,但當她自己去圖書館找幾本中國藝術史的書,卻看得津津有味,而且過目不忘。接著又看西洋藝術史的書,覺得太好看了,看完就消化為己有。她以第四名考進研究所。從此讀書學習變成樂趣。碩士畢業時,剛好大學創辦人張其昀籌辦華崗博物館,其前身為文化博物館和國際華學資料展覽館,國寧就應聘為館員。因為她勇於任事、貫徹認真、善於創新和聯盟合作,責任愈來愈多,一路升職,後來出任華崗博物館第三任館長。

今年三月我搭高鐵由高雄到台中去探訪國寧和她先生吳肇熙,東海大學的學長。我在台中出了高鐵站一上國寧的車子,兩人就開始用兒時溝通的粵語唧唧喳喳喧鬧地話起家常來,一甲子的距離無縫接軌,坐在車後座的吳學長徒呼奈何。老廣只要一開口說粵語,馬上變成一黨,信也。逗留八個小時,國寧駕車,帶我出遊日月潭的涵碧樓並午餐、到埔里他們三層樓古意盎然的庭院山居徜徉,還去中台禪寺的博物館參觀,安排博物館長見諶法師替我導覽。她安排緊湊而豐富的深度參訪,可見其縝密迅雷的行事風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