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9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法華經觀世音菩薩 普門品講話 14 ╱第八章③╱

星雲大師 |2020.10.31
2787觀看次
字級
莫高窟第328窟供養菩薩像/西夏/甘肅敦煌

文/星雲大師

「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

「小王」,是別於前面所講的梵天、帝釋、毗沙門等的諸天王,這是人間的王,所以稱為「小王」,又可稱為「粟散王」。

「粟散王」,是說小王之多,多如粟散,或是小王統領的國土,名粟散國,因為與天部的大宇宙相比較,其小猶如大地上散的一粟,其王即名叫「粟散王」。

對於天部的王稱天王,人間的王稱人王。在人王之中,大國的王又稱大王,小國的王又稱小王。或是大王又稱父王,小王又稱太子。總之無論是大王、小王,總是支配人民者。

《首楞嚴經》說:「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於彼前,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這就是那些統治者、支配者的國王,以大勇猛、大智慧來教化人民之義。照這個意思說來,古來的聖主明君,都可說是觀音的現身,所以有人讚歎聖明君主說是觀世音菩薩的現身:

敬禮救世觀世音,傳燈東方粟散王,

駕從西方來誕生,演說妙法度眾生。

如果說小王是聖主明君,像印度的阿育王,中國歷史上的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清順治帝,都是佛教忠實的護法者,都可看作是觀世音的現身。如果說小王是太子之義,正如中國的梁之昭明太子,日本的聖德太子,弘揚佛法,不遺餘力,亦可謂觀世音菩薩的化現。

在《心地觀經》上說,國的支配者,必須具有十德。

這十德是:

1.能照:以智慧眼,照世界故。

2.莊嚴:以大福智,莊嚴國故。

3.與樂:與人民以安泰故。

4.伏怨:降伏一切怨敵故。

5.離怖:能除災難,離恐怖故。

6.任賢:集諸賢人,分任國事故。

7.使人民安住於國土故。

8.以法管理世間故。

9.業主:諸業歸之國王故。

10.一切人民以王為主故。

必須以這個十德化民,方可稱為觀世音的示現。

「長者身」,現在很多的地主、富翁,都稱為長者,其實地主、富翁,並不是真正的長者。真正的長者,必須也要具有十德。在這十德之中,屬於身體的有五德,屬於心理的有五德,茲就《翻譯名義集》,依次舉之:

身德:姓貴、位高、大富、威猛、年耆。

心德:智深、行淨、禮備、上歎、下歸。

1.姓貴:名聲門第,顯揚四方。

2.位高:位階功勳,均皆崇高。

3.大富:資金產業,豐富眾多。

4.威猛:具足威嚴,人皆敬畏。

5.年耆:年滿五十,耆德不群。

6.智深:智慮過人,深謀遠算。

7.行淨:品行清淨,可為模範。

8.禮備:禮義具備,無一不周。

9.上歎:信用德望,上皆讚歎。

10.下歸:下輩之人,望德歸服。

「居士」,梵語「迦羅越」,一般的習慣,稱在家的佛教信徒為居士。

《祖庭事苑》上說,居士必須具有四德:

1.不求仕官。

2.寡欲蘊德。

3.財居大富。

4.守道自娛。

《十誦律》說:「居士者,除王、王臣及婆羅門,餘在家白衣,是名居士。」

《首楞嚴經》上說:「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於彼前,現居士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又在同經講到關於其次的「宰官」,有這樣說:「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於彼前,現宰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宰官」,是掌管政治的官,可以把他看為一切官吏。就是應以官吏身得度的,即現官吏身而來濟度之義。

古代中國有九品的官職,都是奉法理民的,這都可稱宰官。所以上從大臣,下至村長,也無不是宰官。一切的宰官,自己如果以為是觀音的化身,則這一國就能大治了。

「婆羅門」,是印度四種姓中最上的一姓,婆羅門教徒,亦稱為沙門。

印度有四姓的階級:

1.婆羅門(沙門)

2.剎帝利(貴族、軍人)

3.吠舍(平民)

4.首陀羅(賤民)

這四姓階級的區別,很不平等。既不可相互通婚,也不可享受同等權利,貴賤分得甚為驚人。

佛教完全廢除這些不平等的階級差別,在全印度,四姓中無論何姓,進入佛教,一律稱為釋氏。可是,觀世音菩薩,若有人應以婆羅門身得度的,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佛教以外的宗教修行者或傳道者,在適當需要濟度的時候,即現其身而為濟度。有這種包容異教徒的態度,可見佛教和觀世音菩薩的偉大!即是以儒者身或牧師身得度的,觀世音菩薩亦可現儒者或牧師而為說法。

婆羅門梵語是Brāhmaṇa,譯為「淨行」。這是淨行高貴,捨於惡法之人。他們博學多聞,在四姓中,是屬最上的僧侶學者階級。自稱從上古梵天之口所生,是最高種族,其權威在剎帝利之上,認為是傳諸天諸神的聖意。種族一生嚴守教規,到壯年,都要學通四吠陀、十八大經的經論。年至四十,恐家嗣斷絕,歸家娶妻,生子繼嗣。年至五十,入山修道。此婆羅門,唯五天竺有,其他諸國無。

「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

「比丘」,是剃髮受具足大戒的出家男子。

「比丘」是佛陀四眾弟子中的僧眾,正確的梵音應讀為「苾蒭」,譯為「乞士」。乞士的意義是上從如來乞法,以資慧命;下就俗人乞食,以養色身,故名乞士。世之乞者,但乞衣食,不乞正法,不名乞士。而比丘有三義:

1.怖魔:出家以後,確立菩提道心,則諸魔恐怖。

2.乞士:上乞諸佛之法,下乞眾生之食。

3.破惡:能守比丘的十重禁戒的出家道德,即可破心中的惡念。

「比丘尼」,是苾蒭尼的訛音,譯為「乞士女」。佛陀出家成道以後,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出家為始。

「優婆塞」,是受持五戒依佛道修行的在家男眾佛弟子,譯為「近善男」、「近宿男」、「近事男」,是親近奉事三寶之義,《華嚴疏鈔》解釋為親近比丘而承事故。

「優婆夷」,是受持五戒依佛道修行的在家女弟子,譯為「近善女」、「清淨女」、「近事女」,亦是清淨奉事三寶之義,《華嚴疏鈔》解釋為親近比丘尼而承事故。

這些在家、出家的佛弟子,應該怎樣地度脫,即怎樣地現身而為說法。

在古代,梁武帝時,達摩大師從印度來。

「什麼是聖諦第一義?」梁武帝問達摩大師。

「廓然無聖!」達摩大師回答。

「對朕者誰?」

「不識!」

因為這問答不能契機,達摩大師即去嵩山少林寺。後來武帝皈依寶誌和尚,談到了這一段往事。

誌公和尚說:「達摩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傳佛心印。」

為什麼說達摩祖師是觀世音菩薩再來呢?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現比丘身說法的明證。像這樣的故事,觀世音化現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而為眾生說法不知有多少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