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變衣櫥 永續時尚新風潮

 |2025.05.01
174觀看次
字級
每件衣服上都貼有捐贈者的名字,讓二手服裝更具意義。圖/取自IG@__withlovefrom__
台灣衣服圖書館創辦人洪于婕,2021年也發起共享衣櫃行動。圖/衣服圖書館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倫敦、巴黎、米蘭不僅是時尚之都,也成為推動永續時尚的場域,英國什羅普郡(Shropshire)的奧斯沃斯特(Oswestry)圖書館,推出全英首創的「共享衣櫃」計畫,讓讀者不僅能借書,也能免費借走一套二手或回收的衣物。

這項創意不僅讓人重新想像圖書館的功能,也將「減廢」、「再利用」的環保理念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借書也借衣  翻轉二手衣印象  

平均而言,英國女性在自己的衣櫃裡囤積了價值約285英鎊(約新台幣1萬2195元)的閒置衣物,光是在什羅普郡,這就相當於購買了價值3400萬英鎊(約新台幣14.5億元)的無用物品。

為了改善衣物被閒置的狀況,莉齊.迪布爾(Lizzie Dibble)2023年創立「With Love From...」平台,初衷是與親友交換衣物,隨著關注者與衣物捐贈日益增加,逐漸擴展成集服裝借用、縫紉工作坊與永續討論於一體的社群計畫。

近期她註冊為社區利益公司,並將「共享衣櫃」搬入奧斯沃斯特里圖書館,任何擁有借書證的人都可以從衣櫃裡借一套衣服,就像借書一樣。

目前館藏的衣服已達400件,衣物上皆附有捐贈者姓名,每次借用期限3周,可續借。莉齊認為,每件衣服都有過去的歷史與故事,這樣的借閱方式不僅觸覺、包容且免費,也改變大眾對二手衣的刻板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破損或陳舊的衣物不會被丟棄,而是交給設計系學生修繕再造,賦予新生命。

莉齊的「共享衣櫃」計畫目前以女裝為主,也回收男裝、兒童派對服、鞋類和配件等。未來,莉齊計畫將此模式推廣至更多圖書館,讓永續時尚深入更多社區。

衣服圖書館  環保消費新模式

類似的理念在台灣也悄然興起,「衣服圖書館」創辦人洪于捷2021年透過二手衣共享平台,減少舊衣回收新衣生產帶來的環境汙染。

她自高中起就習慣穿二手衣,就讀台灣大學社會系時開始推動共享衣櫃行動,最初在校內女宿設置實體衣櫃,鼓勵大家交換衣物並附上故事卡,讓衣物成為有情感連結的載體。

她更辦理多場換衣活動,並將概念延伸至App「衣服圖書館」,建立代幣機制,使用者可透過捐衣獲得代幣,再換得他人提供的衣物或商品。這不僅是一種環保消費模式,更是一場從衣櫃開始的微革命。

洪于捷坦言創業過程充滿挑戰,資金、技術、人力缺一不可。雖然因疫情她的計畫被迫停滯,但她希望未來除了女裝外,也可以將拓展至童裝市場,讓更多人能參與永續行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