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一生】 最深的愛是 我陪你

文/珍齡 |2025.11.06
60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珍齡

大家看到我父親對母親的悉心照顧,總以為他們是一對天生契合、白首偕老的恩愛夫妻。其實年輕時,他們曾是吵得天翻地覆的冤家,卻從不曾說過一句「離開」或「放棄」。

母親性子剛直、心腸柔軟,倔強不服輸,在那個重輩分、講和氣的年代,總顯得不夠圓融。她不討祖母與妯娌的歡心,是因為她不輕易低頭、不願委曲求全。但那時大家族同住一屋,婆媳妯娌之間本就摩擦頻仍,身為長媳的她,事事操持,卻仍難免受委屈、遭誤解。那些壓在肩上的責任與隱忍,讓她的情緒日積月累,如同藏在灶底的炭火,表面無聲,內裡暗紅,一觸即燃。

父親則是截然不同的性情。他天性寬厚、溫和厚道,凡事退一步、不與人爭,總相信「一家親」的情分最可貴。親族有困難,哪怕家中手頭拮据,手邊事務正忙,他總義不容辭伸出援手。對他而言,手足、親戚都是命運共同體,是需要用情義去維繫的「大家庭」。

母親一心顧家,盼父親能將更多心力放在自己的小家庭;但在父親的世界觀裡,若人有難而他袖手旁觀,那是真正的不安與虧欠。母親覺得他「不顧家」,父親則說:「人若無情無義,活著有什麼意思?」兩人的理念不同、個性互異,生活裡難免有磨擦、有爭執,甚至一度彼此心生怨懟。但愛,從來不是沒有爭執,而是願意在歲月裡磨合,學會理解與成全。

儘管生活中有摩擦、有委屈,父親從未放下對母親的關心,他總看得見她的操勞與付出。每當母親對我們發完脾氣、語氣嚴厲,父親不願我們心生怨言,總會在飯後或夜深人靜時,悄悄為她說話:「你媽嘴硬、心軟。她是為你們好,才會那麼急,那麼兇。這個家幸好有她這麼勤勞又會打算,才能有今天的生活,我們要珍惜。」如此願意用耐心去理解,用寬容去承接的情感,是何等深沉的愛!

而母親每回鬧完脾氣,總還是會起早趕晚的張羅全家的飯菜,和父親攜手為家計操勞。那些藏在日常裡的深情,像是浮在茶湯表面的薄霧,若即若離,卻從未真正消散。

母親年邁後逐漸失智,脾氣愈發暴躁,情緒反覆無常,時而會無端遷怒,大聲斥罵父親。我們看了心疼,試著分擔照護責任,卻怎樣都不及父親的細緻與耐心。他從未離開她的身旁,不管她多麼難伺候、多麼無理取鬧,他總是一聲不響地包容下來。他每日準時早起,幫她梳洗備藥,扶她出門走路,陪她吃飯聊天。她忘了他是誰,他卻不曾忘記兩人一起走過的漫漫長路。

父親與母親從年輕時一起持家,到晚年彼此照料,這一路走來,他們有過爭吵、有過誤解,也曾各自委屈、互不相讓,但從未放棄走在一起。讓我深信,最動人的情話,不在嘴邊,而在行動裡;最深的愛情,不是「我愛你」,而是「我陪你」。

那些日子,父親無怨無悔地守護著母親,就像守著一段他不曾說出口,卻始終捧在心上的愛。他牽著她顫抖的手,為她端藥送水、拉椅扶行,溫柔接住她情緒裡的驟雨狂風。直到人生的盡頭,他始終守在她身旁,用一生回應她曾為這個家付出的青春。這樣的守護,不是責任,不是義務,而是承諾的實踐,是歲月淬鍊出的深情款款。

原來,愛的模樣從不完美。它可能帶著摩擦與爭吵,夾雜著疲憊與不解;但當歲月流轉,終將被打磨成一塊圓潤的石頭,靜靜握在手心,溫暖而堅實。父親用他的身教告訴我們:婚姻不是轟轟烈烈的開始,而是柴米油鹽裡彼此願意忍讓的選擇;愛,也不只是浪漫與熱烈,更是一場願意陪你從黑髮走到白頭的長跑。

那些曾經有的裂痕與爭執,早已在時光的縫隙中悄然癒合,成為這段婚姻最深沉的證明︱︱扶持到老,正是最長情的告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