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帝國那些人:權力、貪婪,及迷失的夢想》
圖/大塊文化提供
文/歐尼爾
作者莎拉.溫—威廉絲就像是臉書的外交官,負責安排創辦人馬克.祖克柏、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與各國政要會面,針對不同國家政策擬定應對策略,她將這個實際經歷,以扣人心弦且充滿黑色幽默的敘述方式,講述這幾位漫不經心地將世界握在手中的故事。
本書作者莎拉.溫—威廉絲,年輕時滿懷改變世界的理想,曾在聯合國處理氣候變遷等跨國議題,之後在華府的紐西蘭大使館擔任外交官。她接觸到臉書時,全球約有四億人使用這平台,不過仍有許多人沒把臉書當一回事,認為它只是一個消磨時間的網站,但莎拉認為臉書極具潛力,她熱情地跟大家推廣這個平台,認為臉書正連結世上所有人,將影響政治家與選民的生活,創辦人有機會成為世界的中心,並為全球對話制定新的規則。由於感知一場革命即將到來,她想參與其中。於是,設法透過人脈聯繫到臉書高階主管,經過超過一年的數次面試,她終於拿到夢寐以求的職缺。
不屑政治到投身其中
莎拉就像是臉書的外交官,負責安排創辦人馬克·祖克柏、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與各國政要會面,針對不同國家政策擬定應對策略,以防臉書在該國被封鎖。原本對政治毫無興趣的祖克柏,見識當年的印尼總統當選人佐科威被廣大民眾包圍所展現的群體狂熱,也開始對政治感興趣。甚至讓臉書在私下推廣告給競選活動與政治家,但在一些國家觸犯選舉廣告禁令而遭到調查。
祖克柏也協助南韓中選會與印尼封鎖一些政治言論,但這些決定違背臉書的社群守則,種種案例顯示他的決策向商業利益看齊,對政府輸誠才會使臉書壯大。而這其實也傳遞了一個訊息給各國政府:只要封鎖臉書服務,臉書就會改變立場配合政府。
歐洲各國政府留意到臉書從民眾賺進大筆財富,這些收入卻沒變成稅收或當地工作機會,他們考慮制定更嚴苛的稅率與法規,來對付這些科技巨頭,於是,臉書決定在全球砸大錢,投資各種選舉,讓政治家勝選,當政治家欠臉書愈多,對公司就是一大利多。
例如,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當初透過網軍散布假消息,讓自己登上權力頂峰,臉書卻一直討好這類政客,從他們身上賺更多錢,還堅決否認在選舉上有任何影響,並對臉書操控美國大選的流言加以斥責,事實上,臉書有一套針對選民精準投放假消息、募資訊息、煽動文章的工具。
顛覆臉書高層形象
當臉書的產品主管被媒體問到,臉書在緬甸的內容審核被指控助長羅興亞人的種族滅絕,主管卻回說,臉書的內容審核無法解析緬甸語,因緬甸語不屬於跨國際字碼標準(Unicode)的一部分,而當時他們已在緬甸營運了7年,完全沒想到要處理這類問題。負責審查緬甸貼文的約聘人員只有兩位,他們甚至在都柏林辦公,不在正確的時區,無法即時移除違反規則的貼文,公司完全不在乎這些由假訊息引發的暴行。
此外,臉書曾規畫推出兒童版的臉書,針對青少年的脆弱情緒精準投放廣告,但對外極力否認有這情況發生,公司一方面怪罪員工錯失機會吸引兒童使用者,另一方面,臉書多數有小孩的高階主管,皆嚴格控管孩子上網時間,他們清楚自己做的產品,會對年輕人造成怎樣的傷害。
作者耗時7年努力在公司實踐理想與做出改革,最後卻對公司幻滅,她遭遇到兩位長官的性騷擾,舉報長官卻被解雇。當莎拉數次發現公司暗地進行違背道德底線的任務,認知到這一切明顯對社會造成傷害,而慢慢對公司失去信心。
於是,她成為科技業罕見的吹哨者,選擇不再沉默,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指控臉書,而臉書則大動作透過法律制裁,限制她無法在美國宣傳這本書,結果反而因禁令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
此書顛覆臉書高層的形象,也使讀者意識到,臉書的權力持續擴張,而他們漫不在乎的態度所引起的風險,比如運用AI監控人民,未來可能會讓世人承受更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