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南院國寶展 走進忽必烈時代 江俊亮 |2025.08.08 語音朗讀 7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秋山與仕女〉以春水、秋山為主題的圖像,體現遼金元時期貴族文化中的儀式精神。圖/故宮南院提供〈青瓷高足碗〉底徑寬闊、器足高挑,便於手持傳遞,反映蒙古草原飲宴文化。圖/故宮南院提供代表性展品〈元代帝半身像 元世祖〉圖像,描繪忽必烈梳理蒙古男子髮式「婆焦」,頭戴皮製暖帽的傳統形象。圖/故宮南院提供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故宮南院「人氣國寶展」現正展出元代文物,包括元世祖忽必烈帝王與帝后肖像、狩獵圖像、元代玉器與瓷器等文物,呈現蒙元時代草原文化與中原、藏傳佛教、伊斯蘭世界多方互動交流,一窺忽必烈時代多元文化交融軌跡。故宮南院指出,13世紀初,成吉思汗(約1162~1227年)統一蒙古諸部,建立大蒙古帝國,並展開震撼世界的對外擴張。其子孫陸續征服中國大陸北方、中亞、東歐草原與西藏,並於1258年攻陷伊斯蘭世界的中心巴格達。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1215~1294年)於1260年登基,採納漢制,1271年建國號「大元」,最終在1279年征服南宋,是為元世祖。忽必烈是負有治世長才的蒙古統治者,創制「八思巴」文字,作為通用的國字,影響當代與後世多元發展。春水、秋山 貴族例行活動這次展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元代帝半身像 元世祖〉圖像,是出自《元代帝半身像》冊頁。畫中元世祖梳理蒙古男子髮式「婆焦」,頭戴皮製暖帽,身著單色衣袍,臉部運用層層暈染的繪畫技法,顯現肌膚質感與立體五官。故宮書畫文獻處策展人鄭淑方表示,這件國寶帝王像的藝術表現方式,可能與西藏、尼泊爾等地繪畫風格有所關聯。故宮南院指出,元代是一個多元文化競技的時代,不僅歐亞內陸間往來頻繁,海上貿易也逐漸發展。與以往中原王朝奉漢文化為尊不同,在蒙元時代,草原文化、漢文化、藏傳佛教、伊斯蘭教,甚至歐洲基督宗教互相碰撞;曾因宋、金分治而隔絕的江南與華北,也因元朝的大一統而有更多往來。故宮器物處策展人陳玉秀表示,「春水」與「秋山」是蒙古黃金貴族每年例行的2項重要政治、軍事及文化活動,這次展出的〈金至元「春水」玉飾〉,以溫潤細膩的青白玉雕成,描繪春日蓮花叢中,海東青(一種大型猛禽)獵捕天鵝的瞬間,畫面張力十足,生動再現春水活動的場景,因此稱為「春水」。另一件〈秋山與仕女焚香玉飾〉,則一面展現秋季圍獵景象,另一面刻畫仕女在秋山焚香,旁有仙鶴、靈芝相伴的吉祥畫面,為元代「秋山」玉雕佳作。這類以「春水」、「秋山」為主題的圖像,體現遼金元時期貴族文化中的儀式精神。青花瓷外銷 掀起燒造熱潮展品〈青瓷高足碗〉為杭州老虎洞官窯所製,底徑寬闊、器足高挑,設計便於手持傳遞,反映蒙古草原飲宴文化。其他如〈青花葫蘆式把壺〉、〈人物紋玉壺春瓶〉等青花瓷器,則是以毛筆蘸氧化鈷釉料,輕輕勾勒紋飾,再覆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燒製而成。這類工藝是元代最具創意的發明,當時的青花瓷,隨著海陸交通遠渡重洋,遠銷東南亞、中東與中亞,掀起一波燒造熱潮。故宮南院表示,人氣國寶展「忽必烈和他的時代」展件從帝王肖像到玉雕、瓷器,勾勒出蒙古帝國統治下的多元文化流動與融和,展現忽必烈時代藝術的豐富面貌,展期至10月12日止。 前一篇文章 外國學生寫書法 下一篇文章 四技二專登記分發入學 錄取率96.6% 熱門新聞 01【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2【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3泡水光電板會破壞生態嗎? 2025.08.0204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 學佛交流會深度對話2025.08.0505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2025.08.0206【紀實攝影】佛光山 晨昏光影 氣象萬千2025.08.0307佛光山尔有寺獲贈 兩岸藝術家阿彌陀佛書法2025.08.0408【生活智人142】創意手表店老闆萊茲 學習當個更好的老爸2025.08.0209社論--慎防公共政策私盲化2025.08.0410大自然清潔隊 維護地球健康2025.08.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聯盟首位女裁判 周末初登場豫劇遇上歌仔戲 3大劇團聯演白水外國學生寫書法蒙兀兒王朝瑰寶 文博會開跑 台灣原創人氣IP大集合雙響+滿貫砲 MLB費城人史瓦伯 40轟登頂國聯 作者其他文章父愛如山 父餵植物人兒子蛋糕以善傳家 陳順章獲選模範父親農會綠色照顧站 長輩愈活愈年輕台版合掌村 探索祕境退休校長玩風箏 登錄文資保存者朴子配天宮 贈嘉縣府復康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