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像
四川安岳圓覺洞第10窟 拈花微笑像
北宋(960~1127)
石
通高5.7公尺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佛法講到傳法、傳位、傳承,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都要懂得世代交替,都要有這樣的傳承。
在印度釋迦牟尼佛也在靈山會上,拈花微笑,把「涅槃妙心、實相無相」的佛法傳給大迦葉,大迦葉又傳給阿難尊者,代代相傳。直到二十八祖達摩祖師來到東土,傳法給慧可,慧可再傳給一代一代的祖師,最後「一花五葉」;因為有這樣的相傳,禪宗才有後來「五家七宗」的盛況。
摘錄《星雲大師全集》
位於正壁。第10窟為方形平頂窟,寬4公尺,高6.4公尺,進深3公尺。釋迦牟尼佛跣足立於仰蓮台上,有頭光和身光,頭光周圍浮雕散花。身形比例頎長,螺髮,面相圓潤,眉間有白毫,外著袈裟,內著僧祇支,右手立於胸前,拇指和食指之間夾有花狀物;左手屈肘,掌心向上,五指微彎,佛頭向右側,雙眼俯視,面帶笑容。
窟右下方為迦葉立像,雙手合十,仰望佛陀,面露微笑。龕左右壁上方各刻一飛天;左下方刻供養人二身,其上方存有南宋(1127~1279)重妝題記一則。
此窟立佛有別於佛像正立的常規,側向窟右,與迦葉相視微笑,具有情節化的特徵。取意靈山勝會,佛陀拈花,迦葉微笑的典故。窟壁的飛天和散花皆與這一情節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