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塑膠原料 可快速生物分解

編譯/韋士塔  |2024.05.25
214觀看次
字級
科學家開發可生物分解的活性塑膠材料。圖/美聯社

編譯/韋士塔

美國科學家表示,他們已開發出革命性的新型「活性塑膠原料」,可減少對環境的衝擊。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SD)的研究團隊宣布,他們已經找到一種方法,讓塑膠更耐用,還能更快速完成生物分解,原理則是在塑膠原料添加特殊的細菌孢子。

參與這項研究的UCSD材料研究科學與工程中心(MRSEC)的共同負責人、奈米工程教授波科斯基(Jon Pokorski)表示,熱塑性聚氨酯(TPU)是一種柔軟且耐用的塑膠原料,常用於製造鞋類、地墊、坐墊及記憶泡棉;研究團隊則開發一種可生物分解的熱塑性聚氨酯(TPU),摻有細菌孢子;以堆肥方式處理這種材料時,細菌孢子接觸到營養物質後會發芽,並分解材料。

波科斯基把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他指出,這種可生物分解的TPU由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的細菌孢子製成,能夠分解塑膠聚合物材料,「我們選取一些菌株,評估它們讓TPU分解的能力,然後選取最適合的菌株;我們選擇使用細菌孢子,因為這是細菌的休眠形式,讓細菌能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存活」。

研究人員使用一種稱為適應性實驗室進化(adaptive laboratory evolution)的技術,創造一種能適應較高溫度的菌株,方法是培養孢子,將它們置於極端溫度一段時間,讓它們自然突變,然後分離出倖存下來的菌株,並重複這個過程。細菌孢子經過進化改造,能夠在製造TPU所需的高溫下生存。

培育出合適的枯草芽孢桿菌孢子後,研究人員把孢子、TPU顆粒放入生產塑膠的裝置,加熱至135℃,讓兩者結合,然後擠壓成塑膠細條。隨後,研究人員測試這種塑膠材料的生物分解能力,把塑膠細條分別放置在含有活性微生物及無菌堆肥環境,堆肥裝置為37℃,相對溼度為44%至55%。

測試結果顯示,堆肥中的水和其他營養物質會引發塑膠細條的孢子發芽,經過5個月後,分解率達90%。波科爾斯基表示:「測試過程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沒有額外的微生物,這種材料也會分解。在現實生活,許多塑膠製品可能不會被送往富含微生物的堆肥設施,因此,這種能在無微生物環境自我分解的能力更加重要。」

研究人員正持續研究活性塑膠原料分解後留下的物質,他們表示,殘留的細菌孢子對人類、動物都無害。此外,由於枯草桿菌是用於益生菌的菌株,對植物健康也有益。

UCSD的生物工程研究科學家費斯特(Adam Feist)表示,研究團隊正設法優化活性塑膠材料的製程,包括擴大產量、培育更快速分解塑膠材料的菌株等,並嘗試把這項技術應用到TPU以外的塑膠,增加生物分解材料的種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