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燒焦、蔬菜久煮 烹調不當破壞營養素

 |2025.11.05
110觀看次
字級
吃蔬菜時搭配健康的脂肪一起食用,例如半顆酪梨,可幫助身體吸收蔬果中的脂溶性維生素,將蔬果中的營養價值最大化。圖/123RF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說到吃得營養,很多人想到的是食物,但其實烹調方式會影響營養吸收,美國月刊《Real Simple》報導介紹6個常見但會破壞食物營養,或讓人吃得不健康的錯誤烹飪習慣,並建議如何改善。

1.能削皮的蔬果都削皮

營養師彼得森(Samantha Peterson)說,蘋果、小黃瓜、紅蘿蔔、馬鈴薯的外皮富含纖維,能幫助消化和穩定血糖,有些植物的外皮還有抗氧化劑,以及能減少發炎和避免細胞被破壞的植化素。

營養師海倫(Helen Tieu)說,蔬果不要全削皮,建議保留外皮並徹底清洗,才能留住養分。彼得森說,如果在意口感,可以把外皮一起烹煮,例如烤、煸炒、嫩煎等,都可以讓外皮較柔軟,口感不那麼突兀。

脂肪幫助吸收 維生素A、D、E 

2.蔬菜煮過頭

海倫說,蔬菜煮太久時,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和維生素B會溶到水中,她建議,縮短燙青菜的時間以保留養分,或者蒸、煸炒和稍微烤過也是烹調蔬菜的理想方法,能保留最多營養。

彼得森表示,燙完青菜後,煮菜水可再拿來煮湯、燉或用於做醬汁,把營養吃下肚。

3.沒有把脂肪搭配特定蔬果一起吃

現代人追求吃「低脂」、「零脂」,但避免攝取脂肪不一定都是好的。彼得森說,脂肪是微量營養素,意謂人體需要大量脂肪,而且脂肪也能幫助吸收維生素A、D、E和K這些脂溶性維生素。

生化博士波洛克(Julie Pollock)說,為了將蔬果中的營養吸收最大化,可以搭配健康的脂肪一起食用。彼得森建議,可以在沙拉或烤蔬菜上滴一些橄欖油或酪梨油,在蔬菜捲中加入半顆酪梨,幫助身體吸收蔬果中的脂溶性維生素。

澱粉類煮焦 恐產生有害物質

4.讓食物燒焦

把食物烹調至焦脆聽起來很誘人,但海倫說,用高溫煎炸或把食物煮焦會破壞不耐熱的維生素,例如維生素C或部分維生素B。彼得森表示,澱粉類食物被煮焦時還可能產生丙烯醯胺(acrylamide)的有害化合物。

海倫建議,想吃到酥脆口感又不流失營養的食物可以用稍微煸炒、低溫烘烤或用氣炸鍋這達成,想吃煙燻焦香味可以加入煙燻紅椒粉等香料,而非煮焦食物。

5.太早預切好食物

彼得森說,蔬果切開後,和空氣接觸的切面就開始氧化,分解維生素C、葉酸等脆弱的維生素,這也是為什麼切過的萵苣、蘋果和紅蘿蔔會變色、失去脆度和流失養分。

彼得森表示,盡量等到需要使用時再切蔬果,才能保護其營養成分,若真的需要預切,切好後可存放於密封容器,把切過的水果緊密包好,也可以擠點檸檬汁放緩變色速度。

6.沒有將植物鐵搭配維生素C一起吃

飲食中的鐵可分為血基質鐵(heme iron)和非血基質鐵(non-heme iron),後者來自植物性食物,吸收率較低。而維生素C能增強非血基質鐵的吸收率,因此這兩種營養可搭配攝取。

波洛克說,可以在拌沙拉時加點富含維生素C的甜椒丁或柳橙汁,用蔬菜打綠拿鐵時加點有大量維生素C的水果如草莓或鳳梨,幫助身體吸收菜葉的非血基質鐵,堅果也是非血基質鐵的來源,可以在維生素C高的烤抱子甘藍或綠花椰菜上撒點堅果,兩者也是完美搭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