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8】佛法真義3 佛門行事145 傳承的重要

文/星雲大師 |2024.04.27
1079觀看次
字級
傳承的條件,最重要的,要傳給有公平、公正、公益、有量、有道德、有智慧、有公德心之人。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世間上,百種行業當中,最重視的就是傳承。當初佛陀在印度的靈山會上,拈花微笑,把真理妙法傳給大迦葉,大迦葉再傳給阿難尊者;這樣一代一代的傳承,直到二十八代達摩祖師到中國來,成為東土禪宗初祖。此後五傳至弘忍,其下六祖惠能大師,大放異彩,所謂「一花五葉」,開演出五家七宗;可惜,有些人的根機、道行不夠,不認為傳承的重要,那麼傳承就變成了斷層。

其實,不管國家也好、團體也好、事業也好,到了人才斷層的時候,就是一個衰敗的現象。如中國歷代的皇帝,傳承得人,則國泰民安;不得人,則民怨沸騰,天下大亂,皇朝毀於一旦。很多的老師,千辛萬苦,就是為了找一個能託付、傳承的弟子,把他的風範、所學、德行,能夠繼續下去。

過去叢林裡面,方丈住持傳位時,一條念珠掛到你頸項上,就代表他把一切傳承給你,口中會說:「龍天常住,咐囑汝身,汝當愛護大眾,服膺眾人,要讓常住興隆。」這就是託付予你的任務,你要能擔當,這就叫作承擔,這就是傳承。

所以,過去佛教裡,有淨土的傳人、禪門的傳人,各宗各派都有傳承。傳承久遠的,能有數十代;也有的傳承不得人,只有短暫的傳了三、五代,宗派就沒有了。這是識人、不識人的問題,因此傳承要得人。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因為富貴裡面,養不出吃苦耐勞的繼承人。他會認為一切都是來得很自然,於是任意揮霍、亂用,不知來處艱難。所以要能知道傳承,須先跟隨老師學習十年、二十年。過去大多數傳承成功的範例,都是心意相投,思想一致,品德、道行、學歷都相契合的。

傳承的條件,最重要的,不可以傳給眷屬、私人,不可以傳給自己的所愛,要傳給有公平、公正、公益、有量、有道德、有智慧、有公德心之人,抱持私心就不可以了。但看歷史上,公天下和私天下的傳承,其結果就有所不同。

當然,傳承首重人的品質,等於一顆種子,你是好的種子呢?還是敗種呢?長出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所以過去做老師的,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人生一樂也。天下父母萬般的辛苦,就期盼著「望子成龍」;也有的老師在哪個地方一住幾十年,就為了等待一位能接受他傳承的人。如印度那爛陀寺的戒賢大師,年逾百歲,他奮力抵抗病魔,就為了等待玄奘大師的到來,把畢生所學的佛法傳授予他,這是佛教裡一則很美的傳燈故事。

在佛教史裡,凡是初學的學僧,你不能養深積厚,涵養自己的學問道德,對於能夠接受傳承的條件不具備,即使你當了傳承得法的人,對於自己將來也要弘法傳承,那就很困難了。



僧讚僧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是「同行相忌」,像過去常說「文人相輕」。其實,在佛教界裡,有時候也是彼此互不尊重。譬如,有人很會寫文章弘揚佛法,別人就批評:「不過是寫寫文章而已,又不會講經說法。」這人一聽,趕緊去學講經說法。學會了說法,又有人批評:「他就像瘸和尚一樣,能說不能行。」這人一聽,很是著急,趕緊參禪打坐學修行。但還是有人批評:「老是坐禪修行,什麼事都辦不好。」喔!趕緊學辦事。這下又有人批評了:「成天忙東忙西,不會英文,也不會日文,哪裡走的出去……」總之,不管你如何努力,就是有人批評,嫌這裡不夠、那裡不好。

「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讚僧。」這兩句話不知道是哪一位大德說的,實在是佛教發展的要點,說出佛教傳承的重要關鍵:要想佛法興隆,必須僧伽互相尊重。

過去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總是互相讚歎、互相成就。像釋迦牟尼佛因為讚歎燃燈佛「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以此讚佛功德,因此比彌勒菩薩早三十劫成佛。甚至佛陀成道後,也常常稱讚十方諸佛具有無量功德;而十方諸佛也盡出廣長舌相,讚揚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說法度眾,誠屬不易。

另外,像中國的禪宗,自五祖弘忍以後,分成南、北二派,其下的門徒形如冤家,爭辯不休;但儘管如此,神秀大師總是推崇惠能大師「深悟上乘,吾不如也」,惠能大師也對神秀的弟子志誠說「汝師戒定慧,接引大乘人。」這些,可以說都是我們最好的學習榜樣。

反觀目前的佛教界,不但僧不讚僧,甚至互相輕視,互相毀謗,互相不共來往。可以說,在宗教的團體裡面,最不團結、分裂最多的,恐怕就是佛教界了。

佛教本來都是鼓勵修行者要修讚歎法門,但現在的佛教界,修讚歎法門的人,恐怕為數不多了。像現在,這一個宗派批評那一個宗派,彼此對立不相往來;這一個後學批評那一位長輩,那一位長老對後學青年不但不交棒,還要給他當頭一棒,這都讓當今佛教出不了人才。

因為擁護不出領袖,就像每一件衣服都沒有衣領,穿起來怎麼會像個人呢?所以,現在佛教給這許多惡意惡語、不會讚歎佛教法門的出家人,弄得都快要衣冠不全了。這都是法門不興,讓人唏噓嘆息!

其實,做人應該要有一種「與人為善」的心理,只要別人有一技之長,總是難能可貴,又何必一定只尋他的短處,不讚美他的長處呢?不肯讚美別人的人,都是因為「見不得人好」的心理作祟,如果能夠換個角度去看待,別人有成就,自己也與有榮焉,日子就會好過,彼此就能皆大歡喜;相互內鬥,爭來爭去,最終只會落得兩敗俱傷。所以,人讚人,出偉人;僧讚僧,出高僧。和諧,才能共存;分裂,必定滅亡。

在佛教裡,最顧忌的就是自讚毀他,因此僧與僧之間要互相推崇,互相讚歎,要能不輕後學,要肯薦舉他人,這對自己是非常有利益的;如果心量狹小,嫉妒、排斥他人,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實在說,人家已經看不起你了。

今日佛教界裡的領袖,你看他平常肯得對人提攜、讚歎的,他就是優秀的領導人;不過身為一個領導人,也要有道德勇氣,對於行為敗壞佛教、對佛教不好的人,也要有勇氣給予檢舉,予以教訓。自己做人處事都能依法、依理,才能平衡,才會受人尊重;而不是一味的讚歎別人,要有事實,要能公平公正,這也是「僧讚僧」應有的原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