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昨舉行今年第2次電價費率審議會,經濟部表示,為反映發電成本,民生用電將調漲3.12%,產業用電則維持不變。圖/資料照片
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昨天拍板電價漲幅,10月起,約1400萬戶住家、小商家電價調漲,小商家700度以下,每度調漲0.1元。圖/許正宏
【本報台北訊】經濟部昨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拍板電價10月1日起調漲,經濟部次長賴建信表示,由於產業電價已足額反映成本,但民生電價長期低於供電成本,因此審議會決議,產業電價不調整,但民生電價調漲3.12%,平均電價漲0.71%。
賴建信說,此次調整的民生電價部分,大多採累進電價,前三段級距電價長期低於供電成本,為反映成本與節約用電,決議微調各級距單價,其中,住宅每月用電700度以下,每度調漲0.1元、701度至1000度,每度調漲0.2元、1001度以上每度調漲0.4元;而小商家700度以下每度調漲0.1元、701度以上則不調整,減少物價波動。
民生用電 每度漲到2.89元
賴建信說,民生電價長期偏離成本,民生電價第一級距為每度1.68元,幾乎不到台電發電成本的一半,而目前住宅平均電價2.77元,也遠低於平均售電成本3.8元,須適度反映。
但賴建信也說,上半年經濟成長因拉貨效應,成長幅度高,考量對等關稅等不確定因素,下半年情況不明,因此不希望電價調整方案造成累加影響,才微幅調整。
據台電資料,住宅用戶約1377萬戶,其中,四口之家平均每月用電約700度,而每月用電700度以下住宅戶數占整體93%;小商店則約105萬戶,700度以下用戶每月電費約將增加70元。
至於對物價的影響,台電副總經理蔡志孟則說,此次調漲,對今年CPI會有0.0133個百分點的影響。
而在電價調整過後,民生用電由每度平均2.77元調整到2.89元,產業用電則維持每度4.27元,平均電價由3.76元調整為3.78元,而台電至今年7月底累積虧損仍為4179億元,財務壓力仍沈重。
蔡志孟說,此次調漲電價,可為今年剩下的3個月增15億元電費收入,完整年度則會有64億元。由於國際燃料價格趨穩、新台幣匯率升值,截至7月,台電已有41億元盈餘,但對於是否全年能轉盈,蔡志孟說,還要等年底決算。
至於在電價調漲後,經濟部是否還會持續幫台電爭取政府撥補,賴建信表示,台電明年預算已提報立法院,希望立院能支持,但預算案並沒有1000億元撥補,而台電實施的各種計畫,包括電網強韌、供電系統改善,都希望台電依計畫執行。
民生電價調漲,是否會讓好不容易趨緩的通膨再起?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因漲價對象是小商家與住宅,漲幅不大,對物價影響有限,不至於大幅度顯現在物價數據,但小商家仍可能轉嫁消費者,導致外食費再增,民眾還是會明顯感受物價上揚。
學者:商家轉嫁成本 外食費增
吳大任說,民生電價漲3.12%影響有限,對一般家庭來說,若平常電費3元,現在增加3.12%,等於是增加3元,若平常電費是1000元,那此次電價調漲後,就是增30元,家庭電價增幅還不到一個便當價格,實質影響有限。但因漲價對象包括小商家,對用電較多的餐飲業來說,顧客上門不能不開冷氣,影響較大,一定會加上電費成本。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也表示,小商家因都是薄利多銷,沒能力吸收,轉嫁成本機會更高,物價可能因此上升,中等收入以下民眾會覺得生活壓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