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依賴AI 認知衰退有隱憂 文/本報綜合報導 |2025.09.07 語音朗讀 171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科技讓大腦失去鍛鍊,大腦如同肌肉,愈使用愈強壯,愈依賴工具愈容易退化。 圖/123RFAI在校園日益普遍,從作文輔助到程式撰寫,學生似乎獲得更多「高效率」的幫手。圖/123RF每周維持中等強度有氧運動,能提升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促進海馬體可塑性與情緒穩定。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的浪潮正席捲全球,從學生寫作到企業決策,AI的存在已如同電力與網路一樣自然。然而,隨著AI在教育、職場與日常生活的普及化,學者專家開始憂心:如果人類過度依賴AI,是否將面臨付出難以察覺的代價?依據麻省理工學院(MIT)一項研究指出,長期使用AI輔助認知思惟,可能導致人類大腦活性下降,甚至帶來「認知衰退」風險。學者稱之為一種新的「認知負債」(Cognitive Debt),短期內看似提升效率,長期卻可能削弱人類的思考力與創造力。使用AI讓人類偷懶從MIT研究團隊針對54名大學生進行的實驗,一半的學生被要求以手寫完成文章,另一半則使用ChatGPT輔助。結果顯示,AI組學生在完成後數分鐘內,有83%無法準確回想文章內容,而且腦電波檢測也顯示,他們的「創造區」與「專注區」活性平均僅29%,遠低於手寫組的62%。「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訊息。」研究人員指出,看到學生雖然完成了寫作任務,但大腦並未真正參與,長期可能導致思惟能力退化。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團隊在4個月後進行追蹤發現,即使AI組學生回到傳統手寫作業,他們的腦部活性仍顯著低於對照組,顯示依賴AI的影響並非短暫,可能形成長期的認知退化。科技讓大腦失去鍛鍊而這並非第一次科技被質疑可能造成「智力退化」。據2000年代初期,一項英國倫敦計程車司機的研究發現,長期依賴GPS導航的司機,海馬體活動逐漸減弱;相反地,傳統依靠「大腦記憶地圖」的司機,海馬體體積反而顯著增大。心理學家指出,這種現象符合「用進廢退原則」,大腦如同肌肉,愈使用愈強壯,愈依賴工具愈容易退化。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亦支持此觀點,他認為,思惟能力必須透過挑戰與自我建構來發展,若外部工具過早介入並代替思考,學習者將失去成長的契機。換句話說,AI的便利可能正在剝奪人類「動腦」的機會。教室AI是學習或退化在校園裡,AI的角色日益普遍,從作文輔助到程式撰寫,學生似乎獲得更多「高效率」的幫手。但部分老師卻觀察到隱憂,認為現在學生交出的報告結構完整、語言流暢,但當進一步追問細節,他們卻無法深入解釋。更有大學教授直言,他已經能感受到學生們的「學習成果」其實是AI的輸出,而不是大腦裡的知識。教育心理學家指出,這一現象與亞伯特‧班度拉(Albert Bandura)的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有關。他強調「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在學習中的重要性,當學生過度依賴AI,他們對自身解決問題的信心會降低,長期可能導致焦慮與無力感。除了教育領域,AI也正在改變職場專業。AI能夠在數秒內完成財務分析、生成法律文件,甚至輔助醫療診斷,這對許多行業來說是革命性的工具,但不利於本身專業技能的提升。AI加劇社會文化鴻溝除了認知風險,AI的普及也可能帶來社會不平等問題。根據法國社會學家皮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文化資本理論,掌握AI技術的人將更容易獲得教育與職場優勢,而弱勢群體因缺乏資源,可能在數位時代進一步邊緣化。社會學者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則以「流動時代」描述當代社會的快速變遷。他指出,無法跟上科技變化的群體往往被拋在身後,進而形成結構性排斥。這意味著,AI可能不僅影響個體思惟,還可能加深社會階層的斷裂。在文化領域,AI生成的內容也容易引發爭議。由於AI依據大量既有資料進行訓練,它更傾向於生成「平均化」的內容,而非展現獨特文化視角。全球化往往壓縮地方文化的差異性,當AI主導內容生產,弱勢文化與少數語言可能被邊緣化。儘管生成式AI的出現是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突破,它帶來巨大的便利,卻也潛藏著認知退化、社會不平等與倫理爭議等風險。科技如同雙刃劍,若缺乏節制與反思,AI可能會逐步削弱人類的思考力、創造力與文化多樣性。但唯有在人類保有自主思考、理性使用的前提下,AI才能真正成為推動文明前進的力量,而非思想的枷鎖。 前一篇文章 人為何想去天堂或淨土 下一篇文章 如何在科技時代 增進認知與創造力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9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10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正念新視角 身體掃描與內在覺察如何在科技時代 增進認知與創造力人為何想去天堂或淨土日常生活情境 運用優勢談判模式敬畏情緒 跨越心靈與科學【複利效應】累積無價心靈財富 作者其他文章蔬食變身創意料理如何在科技時代 增進認知與創造力讓孩子愛上蔬菜紅麴菌降血脂 加入糕點不一定健康經典料理 佛門素菜如何塑造超人氣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