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親的話】 母親的書法

文/王正方 |2025.07.14
152觀看次
字級
1980年,作者的老母親在電視上揮毫。圖/王正方

文/王正方

記得母親告訴我:「當年你外公的思想十分開放,堅信男女平等,親自教兩個女兒認字讀書,一筆一畫指導寫毛筆字,奠定了我們姊妹日後書法的基礎。後來我去北平念書,忙著學業,大都市吸引人的東西太多,我興趣廣泛,同時去學西洋畫、小提琴,書法,就耽擱了許多年。緊接著抗戰軍興,你爸爸和我帶著你們兄弟倆,在東南戰區遷徙逃難,根本沒有時間練字。多年後在台灣生活穩定,你們都念中學了,才開始認真的每天寫,算算看我都過了五十歲。」

少年時的清晰記憶從未減退,吾家老母最有紀律;早上一醒來,就在榻榻米上練自己發明的八段錦,每日在固定時間鋪上舊報紙,懸腕寫書法,從未間斷,我們家的幾份報紙,每一頁的正反面都被母親寫滿了毛筆字。學校大掃除,班長要每位同學帶幾張家裡的舊報紙來,擦拭教室的玻璃窗,他總要提醒一句:「王正方家的舊報紙上寫的都是毛筆字,我們不要。」

最初母親臨摹孫過庭《書譜》,一遍一遍的寫,後來《書譜》的每一句每一個字她都記得,就見她信筆寫來,搖頭晃腦的念念有詞。她說:「寫字的樂趣無窮,夜深人靜一路寫下去,不知東方之既白。」

三十年後她的書法自成一家,無論是楷書、行書、草書逐漸遠近知名,親友或素未謀面的人,紛紛向母親討字。許多當時台灣的名書法家對我母親推崇備至,他們有李超哉、王壯為、王軼猛等。王壯為曾說:「曹端群是民國以來罕見的優秀女書法家。」

一九八○年代初期,母親經常接受台灣電視台的訪問,在鏡頭前當場揮毫。母親八十歲那年,日本的某書法協會邀請她去東京開書法展覽並頒獎,著著實實的風光了好一陣子,名揚海外。那時我們兄弟都在美國忙著混飯,沒能夠陪著老母一起去東京,事後老人家經常提起在東京最得意的事:「我一口氣從東京鐵塔的第一層爬到塔頂,面不紅氣不喘。」

抗戰時期四處奔波,母親身體虛弱:失眠、神經衰弱,肺不好、經常輕微發燒;來到台灣過規律平淡的生活,堅持勤練書法,身體日益健康起來。

久居美國紐約,我與中國傳統藝術大師、世界鑑賞權威王季遷(己千)相識,王伯伯珍藏了許多唐宋真跡古畫,他毫不藏私知無不言,教了我許多中國繪畫和書法方面的知識。某次請老先生去我的住處小坐,己千大師一眼見到客廳內掛著母親寫的一幅對聯,便立即上前指指點點仔細鑑賞,用上海話不斷的說:「格個字是啥人寫的呀?邪氣好耶!」

告知老先生此乃家母的隨筆,王大師扼腕而嘆,當代有如此出色的書法家他竟然不知道!

抗戰勝利那年,父親隨部隊北上,我們母子三人在杭州等候他來接。各學校已開學,無法安排上課,哥兒倆閒在家裡胡混,很久沒碰書本了。母親說這樣下去豈不成了野孩子?規定每日清早磨墨寫大楷,磨墨是一個考驗耐心的過程,墨磨的不勻,字一定寫得濃淡不勻的,怎麼能看呢?大楷是臨摹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每天至少整整齊齊的寫三大張繳上去。

母親的毛筆字氣勢磅礡,毫無閨閣氣。她教書法一絲不苟。母親說:「學楷書一定要學顏真卿,人稱楷中之王,柳公權、趙孟頫的字漂亮秀氣,但是顏體字有骨有肉,氣勢雄偉,格局寬宏、筆觸強勁,不像柳字形銷骨乏,氣魄不足;趙字則柔媚無力。學柳公權的字一般人把持不住就學偏了,寫來看似漂亮但俗氣,趙孟頫的字初學者絕對學不得。」

我素來飛揚浮躁,最適合做的事就是到外面去和野孩子們胡鬧,如今要靜坐桌前,手執一根墨棒,緩緩的在硯台上磨,簡直是無比的煎熬!還用問?幾個月下來我的大楷沒什麼進步,偶爾有一兩個字寫得還可以,母親就用紅筆在上頭圈個小圈子,但多數都是橫不平豎不直的,自己看了也會生氣。

我老哥的大楷可是愈寫愈好。他用極大的毛筆寫了一幅橫匾:「我愛中華」,下款是「十齡童王正中」,這幅匾送給了杭州市的中華書局,人家還很重視它,就在書店某個顯眼的地方掛起來,一抬頭就看得到,神氣吧!我在杭州練大楷唯一心得是把《麻姑仙壇記》字帖看懂了,而且情節都記住。

麻姑本名王方平,故事發生在撫州南城縣。撫州在江西省中部,南城是我們去過的地方。古時候當地有位富翁蔡經,一直畢恭畢敬的供養麻姑,後來蔡經發現麻姑的手長得像鳥爪,就在心中暗念:「以此扒背,乃佳也。」可是人家麻姑是神仙,早已知道蔡經心中在轉什麼鬼念頭,立刻翻臉,命令天兵天將用鞭子把蔡經痛打一頓,老蔡慘遭修理。我覺得蔡經想的沒錯呀!手長的跟鳥爪子一樣,可不就該用來撓癢癢扒背,那才叫舒服哩!

年逾四十,獨居紐約市,想到自己半輩子忙亂,毛筆字總沒用心練好,實在可惜。寫了一封信給母親,說我這回真的下決心好好練字了。很快就接到老媽媽的回函,信中說:

「你的字沒有經過嚴格訓練,所以不易進步。但是你有我的深厚遺傳,曹門清代祖先,在書法上多為佼佼者。首先寫字的姿勢正確,有四個要訣:『懷中抱個斗』,胸脯和案邊的距離要夠遠;『足下蹲隻狗』,兩足分開,不可翹二郎腿;『腕上放杯酒』,懸起肘子,手腕持平的寫字,上面放著杯酒也不會灑;『筆桿對鼻頭』,腰直胸挺頭正……。」

洋洋灑灑共七頁,涵蓋了學習書法的各項基本須知。她同時寄來一本字帖,迫不及待地打開,您猜猜是什麼帖子呢?猜對了,是──《麻姑仙壇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