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瑋名
初春到來,乍暖還寒,櫻花、風鈴木等花兒迎春盛開,正是春到人間萬物鮮。自古春天也引發文人詩興,像是大家琅琅上口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王維〈相思〉),以及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而談到春天畫作,就屬今天要聊的這一件作品最為人所知了。
張大千大師的友人曾經問他,故宮博物院中三大宋朝名作,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最欣賞哪一件作品?
他表示,最欣賞郭熙的〈早春圖〉。還說就三大作品而言,范寬的〈谿山行旅圖〉豪邁大氣,如同力拔山河的壯士,雄壯威武、氣勢如虹,令人震撼!李唐的〈萬壑松風圖〉鬱鬱蒼蒼,渾厚底蘊如同智者長老,溫文儒雅。而郭熙的〈早春圖〉則如同輕歌曼舞、沒有濃妝豔抹的年輕姑娘。
郭熙(約一○○○~一○八七年後),字淳夫,今河南溫縣人,世稱郭河陽,為北宋著名畫家、繪畫理論家,享年八十歲以上。曾任翰林待詔直長,神宗死後,遂少有在畫院的活動紀錄,宋徽宗宣和時追贈正議大夫。郭熙擅長山水畫,與李成、范寬、米芾合稱「北宋四大家」。
而他留世代表作,正是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早春圖〉,歷代文人對此作皆有極高評價。郭思在《畫格拾遺》中評道:「風雨遠望可得,陰晴遠望可盡,春山煙雲連綿人欣欣,看此畫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看此畫令人起此心,如將真即其處,此畫之意外妙也。」
〈早春圖〉可引申二意,一為春天早晨,二為初春,此二解皆可通。畫面構圖以一S型山式巧妙布線,更添畫面意趣與雅致;春天早晨煙雲嬝繞,彷彿置身人間仙境,在森林浴中人也跟著輕鬆起來。畫中更將水墨畫的三遠──「高遠」、「深遠」、「平遠」,靈活布局運用。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對「三遠法」下過這樣的定義:「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我們從畫面左邊小溪、右邊瀑布與中路山勢中可得印證。右下角有二漁夫捕魚,隔了一座山有一行人剛下小船要回家,畫面中段又有一行三人正入山而行,這也令人想到陶淵明桃花源與世隔絕的世界,是極為巧妙的布局。
此外,郭熙在畫中以他拿手的技法:樹木蟹爪枝、山石的捲雲皴,為春天晨霧做了最佳範本。
捲雲皴是先以清水上紙,再敷以墨色,使其渲染,就如同真實山壁鋪染了一層水氣,畫面山壁陰陽轉折,氣韻生動,令人佩服!而右邊的溪流小瀑,好似還可以聽到潺潺流水聲,這也是張大千將其比擬為跳舞小姑娘之意。郭熙以天地寫生入手,轉換成自己細膩的體會,處處有驚喜,正是令大千居士折服之處吧!
春天賞花之際,更是好好規畫一年之時,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多美好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