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對話 從黑暗世界打開心門

文/酉方 |2024.05.18
509觀看次
字級
國內第一位視障心理師朱芯儀,擁有比一般人更幸福的家庭。 圖/黑暗對話企業提供
黑暗對話員工團隊照片。董事總經理陳威廷為前排左2。圖/黑暗對話企業提供
圖/黑暗對話企業提供
黑暗對話社會企業董事長扈文傑。圖/黑暗對話企業提供
每年寒暑假和有線電視台合作的「黑暗對話溝通表達營」,參加的小朋友在過程中學會聆聽及同理心,並能換位思考、合作破關。圖/黑暗對話企業提供
每年寒暑假和有線電視台合作的「黑暗對話溝通表達營」,參加的小朋友在過程中學會聆聽及同理心,並能換位思考、合作破關。圖/黑暗對話企業提供

文/酉方

對視障朋友而言, 世界雖然近乎一片黑暗,卻不妨礙他們日常生活、讀書、移動和工作;相對的,如果明眼人刻意待在暗室,很可能立刻陷入寸步難行、心生恐懼的窘境,更遑論好好工作或讀書了,而這種體驗和心理轉折,也正是「黑暗對話」想傳達給世人的觀念……



歌手蕭煌奇曾作詞:「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是什麼白……」絕大多數人,對視障朋友往往心存悲憫,覺得他們眼前一片黑暗,人生充滿無助、無望、無奈……

黑暗中誰更需要幫助

事實上,如果有機會體驗一次「黑暗對話」的活動,很可能會徹底翻轉此一想法,不但對視障朋友豎起大拇指,也會勇敢坦承:明眼人在某些情況下,能力和樂觀度反而不如視障朋友。

曾在外商銀行、壽險公司及科技行業擔任高階業務主管超過30年的「黑暗對話」社會企業董事長扈文傑說,這個由德國引進的「黑暗對話」工作坊,確實有「翻轉明暗,強弱互換」的效果。

扈文傑2016年退休後,想把多年來帶領6000多員工衝出亮麗業績的經驗,用來繼續奉獻社會,於是選擇投入「黑暗對話」社會企業擔任總經理。「台灣從2011年正式引進『黑暗對話』來幫助人們暸解黑暗的力量,可惜徒有工具,卻推廣不易。」

身心障礙無礙向前行

扈文傑坦言,黑暗對話雖然有很不錯的商業模式,但賺錢不是其主要目的,而是希望提供各種障別的朋友,讓他們有機會透過展現能力取得成績,不但能發展才華實現自我,更能撐起一個安定的家庭,生活得不亞於一般中產階級。

扈文傑拿出看家本領,幫助企業內的員工脫胎換骨,如今每個人都能獨當一面,業績也不斷超越原本的期望。「公司現有的15位員工中,6成是各種身心障礙者,合作的培訓師全是視障者,如何讓他們爆發出黑暗的力量和潛能,是我們最大的考驗。」

直到營運社會企業,扈文傑才終於明白為何政府要求企業聘雇一定比例的身心障礙員工。「他們並非做不到,而是缺少展現才華的機會。」扈文傑表示,企業內為了聘雇這類員工,短期內似乎要額外投資一些設施,或更改工作流程,但長期來看,與身障者一起工作卻能觸動員工同理心,促進共融可說是大大有利於企業的穩定與發展。

培訓師能力亮點多元

經過多年努力,「黑暗對話」成功培養的63位優秀「培訓師」,個個有能力獨當一面開發及宣說業務內容,也有能力主持及帶領黑暗對話的課程活動。「最難得的是,每一個人的能力和專長都不一樣,但都一樣的優秀、閃亮,而且能獨當一面。」

如:能夠遊刃有餘經營多家身心障礙庇護工場的視障者張捷;在各大表演舞台廣受歡迎的視障歌手林信宏(斜槓經營按摩工作室,去年還擔任旭東扶輪社社長);台灣首位取得海峽兩岸心理師證照的重度視障諮商心理師朱芯儀;擔任多家電台主持人及駐唱歌手、演員的廖翊婷;取得國際咖啡師證照、經營咖啡複合式餐廳並擔任啟明學校教師的林佳箴;鋼琴調音師賴智傑;淡江大學盲生資源中心系統工程師兼盲用電腦專任講師張金順;曾榮獲第三屆星雲教育獎的典範教師王兆熙……

5年前,扈文傑偶遇一位對社會責任很有理念的青年國際人資專家陳威廷,經過多年的觀察與合作後,決定把他拉進黑暗對話,自己升任董事長,請對方擔任董事總經理一職,而陳威廷也在經營自家企業行有餘力下,讓「黑暗對話」的企業體質更加健全。

同理共感包容異族群

「凡事都有缺口,這就是光的進口!」曾任外商銀行人力資源部門主管、如今經營管理顧問公司的陳威廷表示,現今職場強調多元、平等、共融,這3大核心價值已成為企業最關注的熱門話題,加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不斷倡議SDG5性別平等、SDG8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SDG10減少不平等……項目,讓不同族群與身心障礙者融合於職場中,已是人類的基本權利。

隨著當代永續意識抬頭,近年興起眾多旨在培養同理心的課程活動,像是全球風行的無光餐廳、無光書店等,都在黑暗的空間中創造平等機會,讓人與人之間更加靠近、進而產生共感的同理心。陳威廷相信,走在時代前端的「黑暗對話」,未來將是國人認同視障朋友有能力貢獻社會的最佳管道。



聆聽內在的聲音

人在黑暗中,因為眼睛看不到,其他感官反而格外敏感。然而,這也需要一個過程去適應、體驗,才能更敏銳的聆聽、觸摸、嗅聞……

而心樂會正是一場「看不見」的音樂會──在舞台表演的過程中,參與者耳朵可以聽、手可以摸,唯獨眼睛什麼都看不到。因為,整場音樂會完全在黑暗中進行。

等到音樂會結束,走出黑暗,觀眾才赫然發現,原來所有帶領活動的人,都是視障者。這是「黑暗對話」每季第3個周五晚上固定舉行的「黑暗心樂會」。在短短1個半小時的「短暫失明」中,不僅讓觀眾有全然不同的感官體驗,更能切身感受到視障者的處境。

「我們的目標並非針對視障者提供服務,我們的服務對象是看得見的人,透過服務他們來協助視障者。」扈文傑說,台灣有許多外商企業、商業組織,會編列年度預算,提供員工或主管來體驗「黑暗對話」,也有個人參加後,覺得對人對事都有很深刻的體驗。

「黑暗對話」起源自1988年德國創辦的社會企業,至今已遍及39國、 160多個城市、650萬人以上參與。台灣在2011年取得授權後,發展出本土的課程及活動。雖然是為了協助視障者,但黑暗對話並不是以募款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社福團體,而是有一套完整商業模式的社會企業。

除了「黑暗心樂會」,還有「黑暗大挑戰」、「闇室迷蹤」,以及即將推出的「暗中茶席」。另外還提供教育訓練課程,包括黑暗對話工作坊和學生工作坊等,所有活動都在完全黑暗中進行,由專業視障培訓師引導體驗。

至於每年寒暑假和TVBS合辦的「黑暗對話溝通表達營」,更是熱門到年年秒殺,活動透過「黑房體驗」、「光房分享」等特殊課程,啟發孩子自信表達、精準溝通,同時更懂得聆聽及發揮同理心,才能在黑暗的體驗中完成任務。

扈文傑期盼這些微弱的火種,能為社會帶來更多的回響,也期待有更多大人及小孩願意參與體驗,一起來「發現自己,突破極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