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毛葉忠 讓傳統藏繡走出高原

文/記者曹昌浩、央秀達珍 |2024.05.26
102觀看次
字級
拉毛葉忠(右)製作藏繡作品。圖/新華社
圖/新華社

文/記者曹昌浩、央秀達珍

從事藏繡十幾年來,拉毛葉忠一直致力於藏繡的創新發展。她奔赴大陸各地乃至泰國、尼泊爾、伊朗等國家展覽藏繡作品。「把藏繡做成工藝品,讓更多的人了解藏繡、喜歡藏繡,這件事情很有意義。」



「用心繡出層次感,畫面才會更靈動。」在藏繡工坊,拉毛葉忠對繡娘逐一進行指導,工坊的四十八名繡娘正合力製作一幅記錄藏族英雄史詩故事的大型藏繡作品︱︱〈格薩爾藏繡長卷〉。

三十八歲的拉毛葉忠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仁青藏文化藝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技術總監。她出生在一個藏繡世家,自幼在長輩身邊耳濡目染並學習藏繡技藝。「以前藏繡只在藏族女性頭戴的發辮套上出現。」拉毛葉忠說,為了讓藏繡走出高原,開始研究如何創新藏繡工藝,讓傳統藏繡煥發新活力。

尋找適合的絲線

二○○九年,拉毛葉忠在海南州共和縣成立了一家藏繡公司。受唐卡技藝的啟發,她和一群繡娘鑽研技術,把藏族服飾上的刺繡樣式轉移到畫布上,將自然風光、野生動物通過藏繡展現出來,使藏繡的表現形式愈發豐富。

剛開始創作時,拉毛葉忠一直苦於無法將對象生動呈現。「比如我想繡一隻藏羚羊,原本藏繡所用的絲線很難體現,顏色太單一,絲線也不夠細。」拉毛葉忠說。於是,她輾轉各地尋找適合的絲線,最後選擇了蘇州的蠶絲線。

從事藏繡十幾年來,拉毛葉忠一直致力於藏繡的創新發展。公司成立初期,在當地政策支持下,她奔赴大陸各地乃至泰國、尼泊爾、伊朗等國家展覽藏繡作品。

「把藏繡做成工藝品,讓更多的人了解藏繡、喜歡藏繡,這件事情很有意義。」拉毛葉忠說。如今,藏繡產品立足市場,銷往北京、江蘇、浙江等地,廣受好評。她設計研發的「藏繡香包」、「藏繡掛件」等產品受到當地旅遊市場青睞。

在工坊藏繡作品展廳裡,擺放著兩幅藏獒藏繡作品,其中一幅藏獒平平無奇,而另一幅藏獒毛髮油亮立體、栩栩如生。拉毛葉忠指著這兩幅畫對比道:「它們正說明了近年藏繡工藝的進步。」

「靠著自己熱愛的手藝,我有固定收入可以貼補家用,孩子的零花錢也多了不少。」繡娘石玉秀說,生活上有保障,工坊裡的繡娘們每天專心創作,心裡特別滿足。

實現家門口就業

拉毛葉忠的藏繡公司成立以來,不僅培養了上千名藏繡人才,還通過採取「公司┼農戶」的模式,為貧困農牧民提供就業機會或簽訂收購協議,吸引幾百名婦女從事藏繡生產,實現了農牧民在「家門口」就業。

這幾年,拉毛葉忠和她父親仁青加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藏繡行業領域創作出一幅具有高水準與影響力的代表性作品︱︱〈格薩爾藏繡長卷〉。從二○一七年初,拉毛葉忠就緊鑼密鼓地開始籌備項目,聘請格薩爾學專家參與研發項目,帶領畫師繪製長達二百六十八公尺的共二百餘幅草圖,生動刻畫出史詩中的故事情節。

因整個作品幅面較長,對場地和繡架的要求愈來愈高,拉毛葉忠帶領團隊研發了無痕嵌接技術,對繡架全面升級,並申請一項發明專利和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在團隊不懈努力下,這幅長卷目前已成功繡製二百一十餘公尺,計畫今年年底完成。

「只有結合民族文化,創作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藏繡才能被更多人熟知,在市場上立足。」拉毛葉忠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