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三日花蓮大地震之後,餘震不斷,估計已達一千餘次。而近幾日,有感地震更為頻繁,一夜數起,警報頻響,不只擾人清夢,花蓮的兩三幢大樓在連震下,倒塌傾斜,更讓人心惶惶。各地因房屋裂縫而要求安全檢測的需求升高。氣象局說明,規模較大的主因是能量釋放已從震央北邊調整至南邊,最近還只是南邊剛開始釋放能量,規模會持續多久很難說,但餘震至少會持續半年到一年。
花東地區因直接遭受衝擊,危疑感特別深,受災也最為嚴重。全台灣各地都非常緊張,因為許多老房子是建於一九八○年代,房地產狂飆的時代,當時房價一日數漲,導致建商只求盡速蓋好房子,品質的要求相對放鬆,鑑於上一次九二一地震的經驗,安全上確有疑慮。各地縣市政府應盡快派出地政與鑑定人員,協助民間做好安全檢測,對有疑慮的房子加強安全保固,或協助遷移。
而對災後的可能危險地區,政府也要多做宣導。如台北市區有許多大樓,安全上或未有疑慮,但受地震影響,其外牆瓷磚卻容易剝落,一般都是靠近人行道,若落下砸到行人頭部,恐受傷嚴重。民眾自己就要多加小心留意。政府更應多做宣導,提醒各建築社區與行人多加注意。
各地的山區,土質疏鬆的山地更不宜去爬山。若是恰巧碰上地震,山坡土石滑落,非常之危險。加上近日降雨頻頻,地質不穩之下,極易發生土石流,因此山友一定要多加小心。
當然,最重要的是每個人平日就要多加注意。一如九二一之後,人們在家中要找好地震發生時的安全躲藏之所,或安全的角落,如今的危險性有可能增高,因此要找出安全地帶,準備礦泉水,也是必要的。這並非杞人憂天,而是為了不時之需,防患未然。
台灣的地質本就脆弱,由菲律賓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擠壓而隆起形成的台灣島嶼,本身就是一塊不斷變動的土地。在持續的擠壓之下,台灣每年以約一公分的速度,不斷上升。板塊擠壓是台灣島產生的大自然動力,也是危險的來源。這就是大自然給予台灣的生存者永恆的考驗。從一開始的原住民族,到後來的漢族移民,再到荷據、清朝、日殖、光復之後,歷史上有記載的大地震未曾斷過。這就是台灣必須面對的命運。
可見「同島一命」,絕不是一句口號,更不是團結的召喚,而是大自然賦予的本質。相信在近來頻頻的地震下,更讓人特別有感。基於此,我們更應該認知到台灣的生態是如此脆弱,大地是如此多變,因此開發不宜過度,水土宜加保護,而山林野地更不能任由休閒消費農業進入,造成難以復原的傷害。今日的開發就會變成明日的災難。更何況,震災何時來誰也不知道,誰受害也無法逆料。
地震帶給我們無比的驚懼,但也讓我們更有「同島一命」的同理心。我們更要保護好這一塊脆危的島嶼,更應增進人與人的了解與友愛,更珍惜今日與家人、朋友、鄰居的情誼,互相扶持,互相疼惜照應。這才是恆常的對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