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世大運 掀2023競技風雲 文/記者張哲郢專題報導 |2023.01.20 語音朗讀 483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進入雙聯盟時代的台灣籃壇,對球迷的磁吸力大增。圖為上季PLG的比賽,台北和平籃球館上座盛況。圖/美聯社、中央社、AVC官網、資料照片本屆亞運,中華男排背負奪牌壓力。圖為他們去年征戰亞洲盃的畫面。圖/美聯社、中央社、AVC官網、資料照片中華健兒 準備衝刺 舉重郭婞淳、桌球林昀儒(圖)、體操李智凱,分別為亞運、世大運秣馬厲兵多時。圖/美聯社、中央社、AVC官網、資料照片中華健兒 準備衝刺 舉重郭婞淳(圖)、桌球林昀儒、體操李智凱,分別為亞運、世大運秣馬厲兵多時。圖/美聯社、中央社、AVC官網、資料照片中華健兒 準備衝刺 舉重郭婞淳、桌球林昀儒、體操李智凱(圖),分別為亞運、世大運秣馬厲兵多時。圖/美聯社、中央社、AVC官網、資料照片少棒層級的比賽,主打快樂。圖為去年U12世界盃,中華小將的歡欣表情,讓人看了也開心。圖/美聯社、中央社、AVC官網、資料照片 文/記者張哲郢專題報導去年受到中國大陸疫情嚴峻影響,成都世大運、杭州亞運雙雙延至今年舉行。亞運首度延辦,也創下1951年賽會開辦以來,第2次於奇數年舉行的紀錄。原定2021年舉行的成都世大運,連2年因疫情延期,拍定今年7月28日開幕。世大運原規定參賽年齡限25歲以下,考量選手權益而放寬至27歲。杭州亞運定9月23日登場,選手的備戰計畫多需重新制定,但也獲得較多的調整時間。中華健兒在上屆雅加達亞運締造隊史次佳成績,今年期盼在杭州再度收進亮眼斬獲。這當中有不少選手要同時參加世大運及亞運,如桌球「小林同學」林昀儒、游泳「台灣蝶王」王冠閎與「水之呼吸」王星皓、競技體操「鞍馬王子」李智凱與「亞洲貓王」唐嘉鴻,以及「柔道男神」楊勇緯等。李智凱與唐嘉鴻上屆亞運都奪得單項金牌。東京奧運之後,國際體操總會修改規則,李、唐兩人去年都已設計新套路因應,今年可望更熟悉新的計分方式。林昀儒去年以賽代訓,投入世界桌球大聯盟(WTT)一整季,在單打、雙打以及混雙項目,總計收穫3冠4亞,加上他在東京奧運的驚奇表現,讓人更期待他在亞運可衝出單打獎牌。同樣收穫滿滿的還有楊勇緯;去年參與7場賽事拿到1金2銀3銅,幾乎場場奪牌,上屆亞運獲銅的他,期望今年能夠再突破。至於王冠閎與王星皓,完成奧運初體驗後,都坦言去年亞運延期多少打亂訓練計畫,不過也因此獲得喘息機會,好好調整身心。其他如「舉重女神」郭婞淳,空手道「小清新」文姿云等上屆亞運金牌,都把去年當做調整年,強勢瞄準亞運。棒球熱 一路燒到年底亞冠賽■說到今年重要的棒球賽,3月在台中鏖戰的世界經典賽自然是首選,但還有多個國際性賽會陸續登台,包括已6年沒舉辦的亞洲職棒冠軍爭霸賽,將於年底回歸。3月登場的經典賽,是台灣相隔了10年,再次承辦的大賽,既揭開今年棒球熱季的序幕,也是最受球迷期待的賽事。經典賽之後,U12世界盃延續去年的腳步,再度降臨台南亞太棒球場。去年中華隊拿到季軍,是隊史最差戰績,但少棒講究「以球會友」,只盼小朋友快樂打球,勝負不是一切。打完U12世界盃,U18世界盃以及亞洲青棒錦標賽,也預計在台灣先後出擊。U18世界盃暫定在台北大巨蛋舉行,如果工程進度沒耽誤的話。棒協理事長辜仲諒表示,希望未來從分齡層級的比賽到經典賽這種頂級國際賽,都能以大巨蛋為賽場。年底不光是U18層級賽事,和經典賽同樣讓球迷久等的亞冠賽,也定11月中旬復辦,地點同樣在東京巨蛋,將由日本、南韓、澳洲以及中華職棒等聯盟新生代好手,藉由交流提早適應高強度國際賽。好久不見 瓊斯盃籃賽重磅回歸■每年暑假,籃球迷必追的賽事,就是威廉瓊斯盃了。這項國際賽歷經3年停辦,今年8月將在北台灣重燃戰火,籃球旋風令人期待。瓊斯盃上一次亮相是在2019年,這段期間,台灣籃壇有了突飛猛進的成長,PLG、T1相繼成立,不只是相隔20年,國內再有職籃聯盟成立,而且在T1創辦後,進入空前雙聯盟時代。隨著雙聯盟球季進行,有愈來愈多年輕本土好手逐漸躍上舞台,但近年國際賽,中華隊表現卻不盡理想。去年亞洲盃男籃賽,中華被約旦絕殺,連3屆無緣躋身8強;世界盃男籃賽亞洲區資格賽,中華苦吞6連敗,1勝未拿遭淘汰。瓊斯盃早先是中華男、女籃練兵的絕佳舞台,這項極具傳統及意義的指標賽會,若成功復辦,不僅可磨練球員的國際賽抗壓力,還能讓球迷享受久違的國際賽特有激情。為亞運暖身羽球、排球 國際賽連發■杭州亞運的延期,讓今年成為另類亞運年。在9月亞運登場之前,各項目選手多會「以賽代訓」,今年就有排球、羽球等國際賽在台灣舉行,讓國手在家就能為亞運磨槍。對比上屆雅加達亞運,這次亞運中華男、女排陣容大洗牌,特別是男排,上屆奪銅,拿到睽違20年的獎牌後,今年亞運背負奪牌壓力,如何在「歐告」陳建禎、「台灣洋將」黃建逢等主力攻擊手離隊後端出全新菜色,考驗後輩們的磨合。台灣上次舉辦排球國際賽已是2019年的事,排球迷苦等許久,總算等到男排挑戰者盃將在7月於台北登場。中華隊不僅要捍衛主場、爭取首度進軍VNL的機會,也要為亞運暖身。挑戰者盃的起源,是國際排球總會(FIVB)針對世界男排聯賽(World League)以及世界女排大獎賽(World Grand Prix)改制,2018年起,合併為排球國家聯賽(VNL),要參與VNL賽事的隊伍,須從挑戰者盃脫穎而出。同樣是亞運重要暖身賽事,今年台北羽球公開賽仍入列世界羽聯(BWF)巡迴賽,男單周天成、女單戴資穎,不僅將在鄉親眼前進行衛冕任務,還要博取巴黎奧運積分。女足起腳 拚博世界盃門票■還記得中華女足去年在亞洲盃的好表現嗎?同樣是2月,今年中華女足身負重任,2月18日登場的10搶3洲際附加賽,將是中華女足前進今年紐奧女足世界盃最後機會。已舉行8屆的女足世界盃,中華僅在1991年的第1屆拿到參賽資格,最後止步8強。隨著亞洲女足崛起,從第2屆賽會開始,世界盃就已成為中華女足遙不可及的夢想。直到2019年7月,國際足總(FIFA)主席英凡提諾(Gianni Infantino)提議擴編世界盃隊伍,男足從32隊增加到48隊,女足從24隊增加到32隊,名額的增加讓中華女足燃起一線希望。去年,中華女足只差擋住一顆射門就能前進世界盃,最終無緣從亞洲盃出線,最後一線希望,繫於2月18至23日在紐西蘭舉行的10搶3洲際附加賽。中華女足將在19日面對巴拉圭,若獲勝,23日與巴布亞新幾內亞、巴拿馬之戰的勝方對決,搶搭世界盃末班車。不光是瞄準世界盃,明年巴黎奧運亞洲區資格賽抽籤日前也已出爐,中華女足預定4月與印尼、黎巴嫩角逐晉級10月次輪門票,也要為9月杭州亞運捍衛4強資格而戰,今年對中華女足而言,須在許多重要國際賽場展現腳下功夫。 前一篇文章 每日一句 帶給台體神奇力量 下一篇文章 經典回歸 3月棒球熱全台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多元宗教慈善關懷2025.10.2002【閃文集】 一生擁抱自然——珍‧古德2025.10.2103佛光慈善音樂會 援助北宿霧重建2025.10.2204祈福.勝尾寺2025.10.2005東禪寺考生祈福會 助正念自信應考2025.10.2206【小城故事】 兩冤家2025.10.2107【歡喜收穫】 圓一個幸福園藝夢2025.10.2108行動奶奶傳奇 1年淨化52海灘2025.10.20093佛光人行佛敬老孝親 老人節獲表揚2025.10.2010佛光山新馬寺 為逾2200考生祈福2025.10.2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全運會落幕 高雄奪棒球壓軸金中職總冠軍賽 兄弟對決桃猿群雄爭霸 TPBL新賽季明燃戰火NBA新賽季 雷霆原班底拚連霸 作者其他文章全運會落幕 高雄奪棒球壓軸金UVL、企排決賽 排球盛事連2周時隔43年 洋基、道奇夢幻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