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

文/鄧榮坤 |2025.10.30
70觀看次
字級
獨特的垂直分割立面與彩色拼貼玻璃。圖/鄧榮坤
聖壇浮雕。圖/鄧榮坤
天主堂前的大湖口驛站。圖/鄧榮坤

文/鄧榮坤

許多眼尖的旅人路過新竹老湖口,在老街街尾的天主教堂廣場外接近道路的邊緣,會發現一小段的鐵軌。原來,這裡曾經是縱貫鐵路的舊火車站,也因為這一小段鐵軌的重現,讓許多久遠的故事增添了濃郁的人情味。

位於新竹縣的湖口老街長約三百公尺,街道寬約十公尺。一八八七年,首任巡撫劉銘傳鋪設台灣第一條鐵路,從基隆到新竹,經過湖口老街時曾經在這裡設站,即天主堂的前身。

之後,因為火車改道,車站遷移至新湖口,位於老街的驛站逐漸荒蕪。耶穌會滿思謙神父購地後,於一九六五年興建了「老湖口天主堂」,成為當地的景觀地標,也是湖口地區天主教的信仰中心,並於二○○六年列為新竹縣歷史建築物。

談起這座天主堂,很多人腦海裡會映現暖暖的回憶。當時百姓生活普遍清寒,天主堂會提供麵粉、奶粉、衣服、椰子油和餅乾等物資,而這些暖心的救濟,也成為許多上了年紀的人共同的記憶。

此外,天主堂還興辦幼稚園提供教育服務,也拉近了天主教與居民的關係,為當地居民提供心靈的寄託。

一九六六年,滿思謙神父被調離,因後繼乏人,隨著社會變遷教會活動逐漸式微,老湖口天主堂終於在一九九三年停止運作,閒置了下來。

二○○四年,在當時的行政院文建會補助下成立了「老湖口天主堂文化館」,開放做為社區活動、文藝展覽及宗教藝術展場所,也為社區注入新活水。

老湖口天主堂為傳統義大利式教堂,建物主體位於高出街道約三公尺的丘陵上,挑高地基、洗石子牆面、垂直分割立面中的十字架、兩排如雙臂擁抱著廣場的樓梯,和老街屋舍的和洋混合風格,共同記錄著湖口的歷史變遷。

廣場兩側階梯間形成了一處壁龕,安置著一尊聖母像。教堂屋頂更規畫了三十六扇天窗,引入自然光,並鑲嵌九款彩繪玻璃,燭光燈飾搭配壁面彩色玻璃,形成獨特的宗教氛圍。

老湖口天主堂不僅是座宗教建築,也是地方歷史與文化的見證。如今,教堂外已無排隊領麵粉與救濟物資的群眾,但仍可尋到舊月台的遺跡,周邊還有以枕木與廢鐵軌鋪建而成的步道。鐵道、月台與鐵軌痕跡於竹林中若隱若現,令人懷想起昔日的繁榮景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