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動動腦】孩子有情緒障礙?

文/吳娟瑜 |2024.05.01
455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吳娟瑜

「情緒管理」、「情緒勒索」、「情緒障礙」……這些情緒名詞在坊間流行起來後,許多父母有了更多警覺性,深恐一個不小心讓自家孩子成了情緒的受害者。

孩子怎麼了?

米樂媽媽是上班族,還要照顧兩個女兒,她不敢奢望正在創業的老公能夠參與教養,平日就是一打二,忙東忙西的。

米樂說每次她心煩氣躁「盯」著四歲的小女兒,不到一秒鐘,立刻看到她倒地亂吵亂鬧。「吳老師,我的女兒是不是有情緒障礙?」

這是許多爸媽常有的反應,一邊生氣一邊又擔心,孩子若成了情緒障礙兒,將來如何在學校、社會與同學、同事相處啊?

這時候,爸媽需要學習分辨孩子只是一般情緒困擾?還是到了需要專業治療的「情緒障礙」?

情緒分辨很重要

「情緒困擾」指的是孩子在表達喜怒哀懼時,失去自我調適的能力,想哭就哭、想鬧就鬧。

有一回,米樂下班後帶著兩個女兒剛到家,她想躺在床上歇會兒,不料,調皮的小女兒爬到她身上磨蹭,可能自己也累了,不耐煩地用手一推,小女兒竟大聲嚎哭。

米樂在引導下,弄懂小女兒只是「情緒困擾」,只要媽媽正確地、和氣地解釋:「媽媽需要休息十分鐘,待會兒再一起玩。」如此一來,小女兒明白媽媽並沒有討厭她、排斥她,她也不至於焦慮、緊張地吵鬧了。

「情緒障礙」的孩子可就沒這麼快地調適,這樣的孩子在人際關係、情緒反應、行為規範有不尋常行為,往往出現沮喪、焦慮、緊張、躁動、異常恐懼或注意力不集中等狀況。

「情緒障礙」的因素是多重的,從遺傳基因、管教模式,到社會環境都可能交互作用而形成。

家中有情緒障礙兒,爸媽通常力不從心,這時需要透過專業協助,從醫師診斷到心理治療、行為治療、特殊教育課程等來改善。

鄭媽媽的兒子從小有嚴重的情緒障礙,她時不時需要跑學校向老師、家長、小朋友道歉。直到兒子小學三年級碰到一位專業又有愛心的導師,鄭媽媽正式帶著兒子到情緒障礙門診掛號。

兒子接受了遊戲治療、認知行為治療,還邀老公一起做家族治療,服藥的部分則是和專科醫師充分討論,適度作調整。

一年後,當兒子快升上小學四年級時,原先時不時在教室尖叫的情形終於安穩下來,每天上學前,還會站在家門前調皮地大聲喊:「媽媽,我愛妳!」

媽媽破涕為笑

破涕為笑的鄭媽媽,目前還回到兒子的母校擔任義工媽媽,在圖書館講故事,在輔導室協助建立檔案資料,她告訴我:「兒子現在唸高二,每天可以開心上學,在學校也能和老師、同學和樂相處,我是心存感激啊!」

還有,家裡的老公徹底改掉過去責怪她生下「怪獸」的說法,下班後到家會洗碗、倒垃圾、晾衣服,絕不喊累,時不時對鄭媽媽說:「老婆,妳辛苦了。」

「情緒障礙」的孩子比起「情緒困擾」的孩子讓爸媽更加辛苦,從自責自怨,到擦乾眼淚協助孩子調整,這其間的辛苦真的是「甘苦誰人知」啊!

幸好「天公疼憨人」,只要方向對了,努力的步調不中止,有朝一日,這些孩子是可以適應社會的。尤其當孩子逐日身心成熟,意識到人我互動時必要的尊重,以及加強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這時,爸媽心頭上的壓力也就可以漸漸釋放了。

鄭媽媽,一位憨厚暖心的好媽媽,身形瘦小,顯然吃過不少苦頭,她雙手合十地說:「兒子阿輝幸好遇到許多貴人,讓他人生峰迴路轉了。」我笑著對鄭媽媽說:「妳就是他的第一個貴人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