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109】 光影藝術家 文森.巴爾 發揮想像 自娛娛人

文/楊慧莉  |2024.04.27
326觀看次
字級
光影藝術家巴爾認為點子源源不斷,鼓勵世人多嘗試,不用把事情看得太嚴重。圖/Museum Week
巴爾藉助一只翡翠雞尾酒杯變出聚光燈照到逃犯的情境。圖/VICE
幽默在巴爾的作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圖/Digital Synopsis
巴爾用一把剪刀變出一位準備槍戰決鬥的牛仔。圖/Hive.blog
巴爾認為,藝術可以讓人紓壓,提供很好的慰藉。圖/Museum Week
巴爾的影子創作起於茶杯投射出的影子。圖/Worderist
巴爾用重症病童熟悉的醫療物品創作出他們所許願的人事物,如圖中的消防員。圖/Ad Age

文/楊慧莉

忙碌的生活常讓人專注於眼前事,對周遭事物視若無睹。不過,有人卻因定睛於桌上一角,而「發現」另一片天空。他是比利時電影製作人文森‧巴爾……

人生 插曲
茶杯旁有隻大象


文森‧巴爾(Vincent Bal, 1971-)今日以「光影藝術家」打開全球知名度。不過,這並非他當初的本業。原來,他本是一名電影製作人,走上「視覺藝術」,純粹是無心插柳。

一切純屬意外

兒時,巴爾就會畫些小漫畫。他來自比利時,那是《丁丁歷險記》、《藍色小精靈》等漫畫作品的原鄉。由於風氣影響,許多人成長過程,都會塗塗畫畫。因此,巴爾對自己這項技能並不以為意。高中畢業後,他決定學編導,於是走上編劇和導演一途。他對畫畫的愛好只會在製作劇本分鏡時派上用場,卻從來沒想過有朝一日會成為藝術家。

一如生命中許多「好事」的發生往往都在不經意之中,巴爾在二○一六年某個春日碰上這等好事。當時,他正埋頭寫劇本,突然留意到桌上的茶杯投射出的影子,神似一隻大象。他心生玩興,給「影子大象」加上圓圓的眼睛、垂落的大耳、粗壯的象腿,接著拍照上傳到社群媒體。結果,佳評如潮,讓他喜出望外,於是就想,「給自己一個挑戰試試看,每天都弄出一件影子作品,看能否達到一百件?」自此,他就沒停過。幾年下來,作品已超過一千多件。直至今天,他的創意仍源源不絕,IG追蹤人數破百萬。

光影創作之路

巴爾的創作過程常藉助日常用品的影子,然後在上頭加上幾筆變出有趣的事物。他賦予這種技藝一個科學性的名詞:影子學。而今,回頭再看當初的一些塗鴉作品,他沒有「今是昨非」之感,依然很喜歡,而那些作品都是陽光的傑作。

「陽光投射出好看又清晰的陰影,我好喜歡啊!不過由於光線會移動,你必須畫得很快。五分鐘後,陰影就移動了。因此,根本沒時間畫細節。那些初稿有點簡單,卻也給人一種率真感。」巴爾說,「而當夏天過去後,天空開始烏雲密布,遮蔽了自然光,我只好尋找人造光源,現在我常用 LED燈。」

作為光影藝術家,巴爾也非僅靠從小練就的漫畫基本功「誤入歧途」。想創作,藝術底蘊是關鍵。除了漫畫,他也很愛看畫,那是從小養成的習慣。當時,他的父母常帶他和手足去逛博物館,然後要他們選出每間展覽室最喜歡的畫作,讓他覺得「那是欣賞藝術作品一個很棒的方式」。

由於與梵谷同名,都叫「文森」,巴爾覺得跟荷蘭大畫家很親近。從小,他就喜歡梵谷用色明亮和筆觸強勁的畫作。直到今天,他還是喜歡上博物館,欣賞一幅畫作能讓他起雞皮疙瘩,而看到特別感動之作,就想提筆創作,並充滿能量。

一場發現之旅

除了藝術底蘊,巴爾創作,還需靈感,而他的靈感來自四面八方,「走在城市,你可以看到很瘋狂的事。如果看到什麼具啟發性的事物,就用手機拍下。」

以前,巴爾在學拍影片時,讀到知名畫家畢卡索的一句話,「我不尋找,我發現。」後來,他在埋頭寫劇本時,覺得畢卡索有些自命不凡,而今從事藝術創作,他可以了解畢卡索在說什麼了。靈感,難以尋找,只能發現。

起初,巴爾的作品是透過螢幕被觀賞。後來,有出版商將他的作品印成書本《影子世界》(Shadow World),裡頭有一百四十四件他最喜歡的畫作。不過,他坦言,在社群媒體分享作品的好處是可以跟觀賞者直接互動,彼此間無距離,來自各地的人都可以回應和發送訊息給他,深感「視覺藝術有普世性,人人都看得懂」。

另外,巴爾也跟非營利組織「喜願基金會」合作,共襄盛舉一個有意義的許願活動,方法是用重症病童熟悉的醫療物品創作出他們所許願的人事物。為此,他情商自己的醫師朋友,借給他一些醫療器材;自己也跑去藥局找合適物品。最後,有五個提案被選上,他還在家中的小工作室做音效,透過正確的聲音將生命注入作品,讓他自己都覺得好神奇。

「每次運用影子創作就好比進入一場發現之旅。」巴爾說,「我永遠也不知道會出現什麼,就是這樣才刺激。」



成功 之道
放鬆心情過日子


巴爾的影子作品,充滿想像,趣味橫生。他可以用一把剪刀變出一位準備槍戰決鬥的牛仔,或是藉助一只翡翠雞尾酒杯變出聚光燈照到逃犯的情境。觀眾不僅可在網路和出版物欣賞到他的作品,有機會也可在紐約、倫敦、巴黎、台南等地的展場上親眼感受其作品的魅力。

與日用品相遇

前年,韓國首爾的「MUSEUM 209」首次舉辦巴爾的個人作品展:《影子藝術》(The Art of Shadow)。展覽期間,他接受《韓國時報》專訪時說明自己的創作理念,「有時候,僅是一只玻璃杯,就變成了一片海,或是一個開瓶器就變成品酒的人,這便是簡單的力量。我總在尋找可以投射出特殊影子的物品──那種有些小小突起物或洞洞之類的影子。」

巴爾認為,投入「影子學」滿足了他長久以來只當製片時部分被壓抑的創意,因為電影是合作案,需要時間、預算和一群在行政上把關的人,如此一來常常會把起初的創意給稀釋掉。但是,影子創作就不同了,「只有我、紙張、筆和燈就可搞定。」

換句話說,在影子創作裡,巴爾能完全自主,有機會跟那些隱身在抽屜裡、商品架上、甚至路肩上的物品相遇,在邂逅中有時用不到十分鐘就能產出一件塗鴉作品,但有時看了好久仍毫無頭緒。

藝術提供慰藉

許多人逛美術館或博物館,會糾結於所見作品的意義,想了解創作者是否意有所指。對此,巴爾表示,「我的作品並非起於想傳達什麼訊息,重點應該就是想像力的運用吧,讓大家看看想像力如何賦予我們新的眼界。除此以外,幽默在我的作品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只要有人跟我說,我的作品讓他們天天都能會心一笑,我就覺得用這種方式對這個世界有所貢獻,挺好的。」

當今,世界充滿各種隱憂,不免讓人悲觀。巴爾也心有同感,「我本身算是樂觀的人,但這個世界的問題也會讓我憂心。我並不擅長處理壓力,只能盡可能讓我的生活過得愉悅,也盡量遠離一些無法提振我精神的活動和處所。每個人的生活其實都不好過,我想明白這點大家會好過點,還有,藝術可以讓人紓壓,提供很好的慰藉。好的藝術作品,可以讓人看見人生百態,並了解那都是藉助這個所謂的『人生』即興演出的結果。」

樂趣大於一切

不管是電影製作或影子塗鴉,巴爾都得靠源源不斷的點子。萬一腸枯思竭怎麼辦?這點,他倒不擔心。他曾讀過一本關於創作動畫腳本的書,作者是動畫編劇大師史考特(Jeffrey Scott)。史考特在書中說,「你的腦袋裡有源源不絕很棒的點子。」這讓巴爾備感力量,決定不再尋求一個最棒的點子,而是就眼前的點子做發揮,行不通,再另起爐灶,點子永遠都有,只要持續發現新的點子就好。」

此外,美國劇作家馬梅(David Mamet)在一本關於創作劇本的書中提出的建言,也讓巴爾很受益。馬梅說,「忘記所有的編劇規則,因為只有一個規則,那就是別表現得無趣。」巴爾覺得這個規則適用於所有藝術,「不管你做什麼,都別以無趣的方式呈現。」

如果有年輕人也想用藝術表達自我,巴爾的建議是:好好玩吧,並做自己所愛,有時候一些你覺得簡單的東西,別人可能覺得很難。所以,要去探索。然後試試不同的東西,實驗後如果失敗,就再試一下。最糟糕的事是你把所有的事情都看得太嚴重了。你的腦袋中會有很多點子,所以就繼續玩下去。

巴爾給後生晚輩的另一個建議是,當個文化雜食者:各種類型和年齡層的電影,都要看;書本、雜誌,要廣泛閱讀;四處旅遊,到處走走;靈感會來自四面八方。

巴爾也閱讀很多書,從中受益良多。他在讀英國畫家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書時看到一句話,「成功是附屬品,不是目標」,頗有共鳴。他認為,做任何事不該只是為了成功,「如果你能專注於工作本身,並樂在其中,就已獲得最大回報,這樣就算成功了;如果其他人剛好也喜歡你的工作成果,那倒是一個很不錯的附屬品,但不是主要目標。」

在這個凡事都以銷售量、按讚和給星星來評估事物好壞的社會,巴爾希望世人都能對此謹記在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