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赫連擁
美國有一道知名平民甜點,叫做「香蕉馬芬」。是一款材料和作法都非常簡易的水果蛋糕。根據身邊不少老美大媽們的說法,用來做馬芬的香蕉,必須是熟透到瀕臨快爛的程度,最是美味。
這背後的故事,就和中國人的炒飯、義大利人的提拉米蘇類似,初衷都是為了不浪費食物,進而將之變通改造的美食。
過熟到近乎軟爛的香蕉,如果生吃,無論是色相或是口感都極其減分,當初發明這道烘培點心的人,應該是不願丟棄這樣一根香蕉,因而費了番心思和功夫,搭配麵粉、雞蛋、砂糖,把它「救」了回來。
此番「逆轉勝」,成功時全員有功,最「廢」的香蕉甚至成了主角,被嵌在名字最前頭;若是不成功,可以想像到的風涼話大概有:「豆腐盤(算)成肉價錢」,或者,香蕉在其中,有可能被視作是個「扶不起的阿斗」,而那些作為蛋糕部分的所有原材料,則成了打狗的「肉包子」。總之是浪費了時間精力和資源,最後得不償失的一個結論。
再花俏些的香蕉馬芬,是跟核桃搭配的升級版。「香蕉核桃馬芬」烘培作法大同小異,而核桃也可以不必是新鮮酥脆的,反正會被烘烤一遍,撒在蛋糕表層的核桃吃著酥脆,混在蛋糕中央的,則跟著綿密鬆軟的香蕉與蛋糕表現出幾許嚼勁來,香蕉與核桃共同歷經浴火之後,散發出的迷人香氣,能讓人徹底忘卻它們此前因不受待見而有可能遭到丟棄的命運。
在社區食物庫做義工多年,發放水果的那一攤,最常見新鮮的香蕉總禁不住人們的挑挑揀揀,才一個早上不到,便開始出現撞傷和老化,尤其愈是因撕扯掉落而表皮出現受傷黑青的那幾根,愈是不受青睞地留下,繼續被後來的人觸摸、捏弄並又棄嫌地篩檢到一邊去,最終在發放結束,打掃關門前,這些「歷盡滄桑」的香蕉,往往就只能落入堆肥回收桶裡。
或者,幸運的時候,會在關門之前出現那麼一、兩個會員,看著這款模樣可憐兮兮的香蕉,就雙眼發亮,說晚上可以用它們給家人們做香蕉馬芬為飯後甜點,歡喜地將它們全部領走。也有福至心靈的義工,願意拿回家打水果奶昔喝,這是比用做香蕉馬芬還要簡單快捷的救援。什麼撞傷軟爛,什麼色相不佳,加上其他水果和優格,經過果汁機一攪拌,便通通看不見了,一飲而盡的只有香甜和營養,或許還有絲絲杜絕浪費的成就感。
每次享用這類「逆轉勝」美食,總會莫名地聯想起人生中最不得意的某個階段,以及那時所遇到的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