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遊藝事】 京都開化堂(下)

文/林政儀 |2020.08.05
3056觀看次
字級
八木聖二先生神情專注,一手握著鑿子、一手執槌,一筆一畫槌鑿著漢字。圖/林政儀
開化堂內部一隅。圖/林政儀

文/林政儀

在新冠病毒疫情之前,第六代繼承人八木隆裕先生每年會規畫兩個月時間前往英國、法國、美國、義大利等地進行展銷會,幾年下來,在八木隆裕先生有別以往商業模式的領導下,百年開化堂老舖的工藝逐漸受到歐美茶界的注目,也點亮開化堂的未來。

年初,我與友人來到隱身巷弄中的開化堂,幾經時代更迭,開化堂外觀一改往昔和式建築,已是現代風格、白色外觀的兩層樓建築。我們拉開厚重的日式木製拉門後,先往西通過一處小廊道後才得以一窺店內全貌 。

進入店內後,看著中央木桌和左右兩面木櫃上擺滿琳琅滿目的各式手工茶筒,不禁欽佩開化堂歷經一百四十六年的淬煉,仍堅持守護開化堂第一代創辦人的創業理念。

到訪那天,我們正巧遇上第五代老闆八木聖二先生在店內,於是上前詢問關於茶筒的若干疑惑,八木聖二先生便帶領我們至擺滿茶筒的木櫃前為我們介紹、解說。木櫃上銅、黃銅、鍍錫鐵和銀四種材質各異(銀製茶筒須事先預約訂製),依容量和功能不同而有各式造型,除了專為茶道打造的茶筒外,亦有因應西方客戶需求而開發的茶筒,可用於儲存咖啡豆、紅豆、小餅乾、糖果和義大利麵等,令人耳目一新!

八木聖二先生說道:「開化堂製作傳統茶筒需一百三十道至一百四十道的工序流程,其中裁切、塑型、接合、敲打調整、焊接、蓋口貼合、打磨拋光以及開合品檢的八道步驟最為重要。製作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在於茶筒蓋與茶筒間的密合度,雖然茶筒蓋與茶筒是同一塊素材,但接合處的些微差異便無法完全密合,需要有經年累月經驗的工藝技術才能製作出完美密合的茶筒。」語畢,八木聖二先生隨手拿起櫃中茶筒,示範茶筒筒蓋闔上時,茶筒蓋會慢慢下沉最終與茶筒完全密合,過程讓人為之驚豔!

我們仍沉醉手工茶筒魅力之際,八木聖二先生又從木櫃上取下三個同一材質,但 製作時間分別為四十年前、二十年前及今年所製茶筒,八木聖二先生接著解說茶筒外觀的色澤會隨著接觸空氣、使用時間長短及使用者的觸摸等因素而產生變化。我細細品賞三個年代迥異的茶筒,打磨光亮的新品茶筒歷經二十年歲月,茶筒外表漸漸轉為細膩溫潤,再隨著使用的時間與頻率增加,四十年的茶筒外觀更呈現出具有溫厚沉穩的氣質;而開化堂亦與其茶筒一如,歷經百年益發雋永內斂。

於是我們在開化堂中挑選幾款便於隨身攜帶且附有銅製茶杓的茶筒,作為回台分贈友人的禮物,並請八木聖二先生一一在銅製茶杓上親手刻上諸友大名以茲紀念。望著八木聖二先生神情專注,一手握著鑿子、一手執槌,一筆一畫槌鑿著漢字,讓我們見識到職人片刻神采。

如今開化堂茶筒不僅在日本國內有眾多擁護者,也成功拓展海外市場,至今在美國、法國、英國、瑞士、瑞典、加拿大、義大利和南韓等地有多家代理商販售開化堂茶筒。

開化堂突破只製造傳統茶筒的界限,讓曾經只為封存茶香的茶筒有了更多的可能,除了延續了茶筒傳統工藝的命脈,亦呼應成立之初,「開化」一詞取自福澤諭吉出版的論著《文明論之概略》的初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