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高雄佛光山總本山與佛陀紀念館之間的佛光地標「問道堂」,為星雲大師親自命名並提字,寓意「問取道路」。其功能猶如海上的燈塔,提供來訪者各種諮詢服務,亦是禮佛、休憩及閱讀的空間。
圖/資料照片
文/程恭讓(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
編案: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是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圓寂二周年的日子。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以慈悲與智慧照亮無數人的人生道路。值此紀念之際,《人間福報》特別策畫緬懷專題,透過各界人士追思感念,呈顯大師的精神風範,並讓此份光明長存人間。
在現代人間佛教開展的一百多年中,星雲大師確實是一個傳奇性的人物,他宛若一座璀璨奪目的燈塔,在漫漫的黑夜中,照亮黝暗的大海,引導他的千萬信眾,也啟示現當代佛教繼續前行的道路。
正如孔門後學、社會人士曾經讚歎孔子:「天不生孔子,萬古長如夜。」關於星雲大師弘揚佛教的功德,特別是關於星雲大師在現代人間佛教及全球現代佛教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我們也的確可以如斯說:天不生星雲,萬古長如夜!這是因為:
1.如果沒有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的弘揚與落實,現代人間佛教的思想和運動很有可能業已衰歇,或者會早早加速衰歇;
2.如果沒有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的弘揚與落實,現代人間佛教可能仍然還在歧途糾結中彷徨躑躅,難以篤定正確的弘法方向;
3.如果沒有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的弘揚與落實,現代人間佛教在短暫的振興之後,或許還會倒退到傳統的模式、神怪的迷霧之中;
4.如果沒有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的弘揚與落實,生活在現代化、全球化,以及未來生態化、AI化全新文明環境中的當代人、未來人,難以在佛教文明中覓得真正的生命家園和人生動力。
5.如果沒有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的弘揚與落實,作為古老東方文明代表之一的佛教文明,或許很難發覺融入現代文明、引領未來文明的出路,佛教或許註定還是小眾化、邊緣化、部落化、躺平化的宗教,很難成為未來人類交流性文明的意識形態。
重要地位及貢獻
2023年元宵節星雲大師圓寂時,筆者曾經在所寫紀念文章〈星雲大師的離世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中,提出「後星雲時代」的概念。伴隨星雲大師的離世,中國佛教、全球佛教,以及人間佛教的世界,已經發生、正在發生或者將會發生一些重要的變化。這是必然的,這是無可避免的,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這一點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星雲大師不僅是現代人間佛教的重要理論家,也是現代人間佛教的重要實踐家,更是現代人間佛教的制度與價值的偉大鼎新者。他一生充分發揚佛教的般若智慧與善巧方便,在推動現代文明條件下佛教理論理性與佛教實踐理性的新結合方面,開啟了重要的經驗,留給我們豐富的啟示。
當下,人間佛教已經面臨諸多的大師紛紛謝世,對於人間佛教的前途、命運而言,當然不可以不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也正是由於這一點,很多人對於人間佛教的未來並不看好,或者至少是憂心忡忡。不過,筆者的看法與這樣的意見有些差異。
如星雲大師早在2013年,就寫下〈真誠的告白〉,並且作為一份公開的「遺囑」,曾在當年的信眾大會上當眾宣讀。這份「遺囑」的最後,寫下這段文字:「對於人生的最後,我沒有舍利子,各種繁文縟節一概全免,只要寫上簡單幾個字,或是有心對我懷念者,可以唱誦『人間音緣』的佛曲。如果大家心中有人間佛教,時時奉行人間佛教,我想,這就是對我最好的懷念,也是我所衷心期盼的。」 由此可見:星雲大師早在謝世前的十年,就已經十分注意培養徒眾和信眾的「自依」精神。因此,筆者認為有充分的理由預期「後星雲時代」的人間佛教,將會以經過試驗和磨煉的自覺和理性,做到「心中有人間佛教,時時奉行人間佛教」。
無論是與源自漢傳佛教的現代人間佛教其他領袖相比,抑或與具有同樣革新氣質的國際佛教領袖相比,星雲大師在現代人間佛教和現代全球佛教的弘揚上,都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歷史地位:
1.對於佛教的「革新」問題具有高度的清醒性、堅定性;
2.關於人間佛教的理論建設問題具有高度的自覺性;
3.人間佛教實踐運作的系統性、創新性、規模性;
4.傳統佛教教養與現代文化特質結合的人格典範性;
5.般若智慧與善巧方便融和的菩薩學養與義理原則;
6.佛教全球化的推進,全球三百處道場,五大洲二十餘處規模級別的中心道場,以及舉世無匹的輝煌弘法成果。
總的來說,無論是印度佛教,還是中國佛教,大乘佛教義理學的核心與基礎,都是基於般若智慧與善巧方便辯證交融的思想原則,這一點在星雲大師的學養和事業上,表現得非常突出和明顯。
我們今天紀念星雲大師,不僅是對大師在弘法貢獻上的誠心讚歎,更要對大師所推動的人間佛教的內在動力機制,給與與之相符契的關注。在我看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內在動力機制,正是與般若智慧辯證融和的善巧方便的智慧、能力和品質,這是見證現代人間佛教合理性、合法性的根據,也是彰顯現代人間佛教與印中佛教的大乘佛法一貫及相續的義理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