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從何而來?

文/Sven |2024.03.12
190觀看次
字級

文/Sven

溫室的英文是greenhouse,一般翻譯成玻璃溫室或暖房,是一種專門用來栽培植物的特殊設計結構物,通常以透光的材料建造而成,例如早期的玻璃,以及現在各種透明的塑膠布產品、玻璃纖維板、壓克力板等。溫室除了可讓自然日光透入之外,還有遮風、避雨、保溫、禦寒、防蟲,甚至還可防止冰雹、沙塵暴、暴風雪等功能,簡單來說,溫室的作用就是提供給植物一個安全穩定的生長環境,它的出現,讓農作栽培擺脫了以往「看天吃飯」的窘境。

溫室栽培 自古即有

溫室其實不是人類現代的新發明。在東方,古代的中國、朝鮮都曾有用溫室栽種的紀錄。《漢書·循吏傳》曾記載:「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晝夜燃蘊火,待溫氣乃生。」這屋廡(ㄨˇ)就類似溫室的概念。

在西方,溫室創建的歷史可追溯到古羅馬時代。據說當時的皇帝提比略(Tiberius)非常愛吃黃瓜,於是園丁們開發出了一種可全年採收的種植系統。他們將黃瓜種在推車上,白天推出來晒太陽,晚上則移到加溫的房間裡,避免凍害。可見得人類很早就有了以生態控制的方式,在室內栽種植物的構想與實踐了。

到了近代,溫室由於玻璃製做技術的進步,獲得了革命性的開展。玻璃作為一種透光材料,是溫室的理想建材。人類雖然早在西元兩千多年前,就已在兩河流域與埃及開始製作玻璃器皿,但一直到19世紀,才靠著工業化的技術得以大量生產,加上植物學研究的需求,歐洲許多地方紛紛興建起玻璃的溫室或植物園。不過在這之前,由於玻璃製造不易,都是純手工活,配置大量玻璃窗的溫室,曾經是歐洲王室、貴族、富商誇耀財力、地位,甚至品味的象徵。

環境要素 精算控制

除了透光材料的改變之外,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興起的現代化溫室,是過去的溫室完全無法相比的。典型的代表是荷蘭。荷蘭地少人多,全國一大半的土地低於海平面,易受水患威脅,加上一年中有一半時間不適合植物生長,因此農業發展困難。荷蘭人採用的是「精細耕作」(Precision Farming)的技術,溫室內的光線、水量、溼度,甚至土壤和二氧化碳含量等環境條件,都經過精確的計算及控制。透過幾十年來這樣的努力探索,荷蘭從早期需要進口農產品,到如今成為了農產園藝的出口大國:新鮮花卉產量占世界約60%,蔬菜出口量位居世界前五。

這種現代化溫室常常以大型農場、植物工廠的形式出現,並且以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自動化來運營。所以,現代化溫室已經不是單純著重在農業領域了,而是涵蓋了機電、工程、資訊、生物、電腦等領域的技術與科技。

依據聯合國的預測,到了本世紀中葉,全球的人口將達到90億以上。養活全世界的人口,是人類未來最重大的挑戰之一。除了提高糧食的產量之外,改變耕種方式,是一個可以努力的大方向。而溫室栽種正符合這樣的條件與趨勢,尤其是對高緯度的國家,以及一些無法在荒漠或嚴寒地帶種植作物的第三世界貧窮國家而言,溫室栽種更是一大福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