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閃閃的黃金。圖/法新社、美聯社
把鉛變黃金是中世紀鍊金術士的夢想。圖/法新社、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現代物理學家實現了中世紀鍊金術士的夢想!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透過目前全球最強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觀察到鉛發生核嬗變,轉變成黃金的現象。
鉛與黃金密度相近,但是兩者是不同的化學元素,無法透過化學方法互相轉換。當鉛原子核在對撞機中,以接近光速對撞,會短暫重現「夸克-膠子電漿」(quark-gluon plasma),也就是宇宙大爆炸後僅數百萬分之一秒出現的物質狀態。
不過,黃金不是在這種直接對撞情況下出現,而是更微妙的過程:當鉛原子核幾乎對撞、但是又「擦肩而過」,這時鉛的兩個原子核會產生極強的電磁場,釋放出高能光子脈衝,與原子核作用,引發電磁解離,造成原子核內少量中子、質子被彈出,在極為罕見的情況下,鉛原子核會失去3個質子,其原子序從82減為79,也就是嬗變成原子序79的黃金。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大型離子對撞實驗」(ALICE)團隊,利用專門儀器,偵測到這起極稀有現象,並且利用彈出的中子、質子數量,區分出是嬗變成金、鉈,還是汞等不同重元素。
這份5月在《物理通訊》(Physical Review)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這些新生成的黃金總質量微乎其微,壽命也極短,幾乎就是一剎那,然後便以接近光速,撞上對撞機壁或其他元件,瓦解為更小的粒子。
儘管如此,「鉛變出金」的數量仍令研究人員驚嘆:2015到2018年對撞機第二次運行期間,就產生了大約860億個黃金原子核,第三次運行更接近倍增。這項實驗開啟探究元素形成,和電磁場如何影響原子核的新窗口,也揭露元素轉換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