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8】佛法真義3 佛門行事152 說唱弘法

文/星雲大師 |2024.05.19
636觀看次
字級
棒球、籃球、足球等各種球類運動,都可以用來弘法。 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佛光山開山屆五十周年之際,我在「話說五十年」的時候,曾經提倡,未來佛光山下一個五十年,要注重「說唱弘法」。佛光山的弟子大家要會說唱,就如同佛陀和諸大弟子一樣,要會善用巧妙譬喻,要會應用十二部經典。

對於唱歌弘法,不管是用什麼調門唱誦,南腔北調,只要有人喜歡,能聽到佛法,都可以作為弘法說唱的材料。甚至於不單只是說唱而已,現在的交響樂團、兒童的童音歌謠,乃至體育運動,諸如棒球、籃球、足球等各種球類運動,也等於歌曲一樣,都可以用來弘法。

像少林寺以拳術、武功,也能在江湖傳道;你說少林寺的武功,能可以了生脫死嗎?當然不能,但他能護持佛法,佛法有人護持,你們在裡面修行了生脫死,不是可以很安全嗎?因此,體育打球、音樂唱歌,雖然不能了生脫死,不過可以接引大眾,讓佛教人口增加;當佛教人口增加了,將來慢慢了生脫死的人也會增加,這有什麼不好呢?

佛教不捨一法,這是佛陀給我們的指示。現在一些保守的不肖弟子,明明是國家、社會、信徒都很需要,也能接受的傳法方式,只因過去古代沒有,現在增加了,就種種的刁難,種種的阻礙,不給予當代的方便,不能隨著時代的進步,這樣就失去了當初佛陀的佛心。 

再說,你聽經聞法,就能了生脫死嗎?甚至你念佛、拜佛,就能了生脫死嗎?了生脫死也需要種種的功德、種種的因緣,你何必排拒當代人需要的五育運動呢?你讀書,能了生脫死嗎?不能啊。那你能不讀書嗎?你吃飯、睡覺,能了生脫死嗎?也不能。那你能不吃飯、睡覺嗎?不要凡事都用一些不當的邪說,來阻礙佛教的發展。

當今的弘法,也應該要用適合當代社會人生的種種方法來接引眾生。你看,一場講經三、五百人聽,和一場體育活動三、五萬人看,哪一個比較能接引眾生、哪一個對增加佛教的人口比較有力量呢?這麼簡單的常識,能可以不懂嗎?因此,以後不可以常常說一些對佛教不利的話,要懂得一切光榮歸於佛陀,一切成就歸於佛教,這才是做為佛子的弘法利生之道,才是莊嚴佛教、發展佛教未來前途的正當之道。

我想我這樣說法,諸佛菩薩應該會印證我的思想、我的說法。



五十三參

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只要經濟、條件許可,都希望能有機會到國外留學、旅行,增廣見聞。在佛教的《華嚴經‧入法界品》中,也記載了一位佛教的青年,叫做善財童子,他因為受到文殊菩薩的啟發,於是發心到處尋師訪道,先後總共參訪了五十三位善知識。這位善財童子,可以說是佛教青年遊學參訪的代表;藉由「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其實也在告訴我們,參訪時應該注意的事項,以及參訪的意義與重要。

首先,在出發之前,文殊菩薩就提醒了善財童子,參訪時要具備正確的心態,他說:「善知識們在度化眾生時,都有許多的善巧方便智,調伏、攝受一切眾生,你不要自以為是,不要傲慢,你要謙卑的去學習善知識的優點,不要去注意、在乎別人的缺點。」

另外,善財童子參訪的對象裡,可以說不分尊卑、職業、性別、身分,不但有菩薩、國王、長者、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女信眾,也有外道、婆羅門,甚至企業家、開香鋪的老板、家庭主婦、藝術家、數學家、妓女、船師、青少年等。在這五十三位善知識當中,女性朋友就占了四分之一左右。

此中,自在優婆夷以蔬食美味供養眾生,他先從色身存活的基本需求予以滿足,然後再到思想上的引導,助人解脫;而女菩薩婆須密多,則是只要你和他擁抱一下,互相握個手,你就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從這許多善知識各種不同的方便善巧上,說明世間無有一法不是佛法,只要契理契機,講經說法是弘揚佛法,音樂歌唱、藝術文化、媒體傳播、體育運動等等,只要能夠淨化人心,都是弘揚佛法。

《華嚴經》一向被尊為「經中之王」,裡面講的是佛陀證悟的境界,所以有這麼一說:「不讀華嚴,不知道佛教富貴。」《華嚴經》的思想,推翻了過去傳統執著的男尊女卑、大小分別,展現了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的平等精神。

正如《金剛經》所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即使是童男、童女,也可以是我們的老師,所以大人物也可以去請教小人物,不要因為輕慢、懷疑的習氣,而障礙了我們親近善知識的機會,阻擋我們成長學習的因緣。所謂愚者也有一得,大乘小乘可以互為師,這些都是佛教大德給我們的最好身教與言教。

我們學佛,要把佛法應用在生活中,如禪宗三祖僧璨大師在〈信心銘〉中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我們在世間上,雖然有千差萬別的現象;實際上從體性上來說,一切都是平等的。所謂「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我們又何必老是在大小、高下、淨穢的表相上分別呢?

我們在社會上與人相處,如果能向善財童子學習平等的精神,用歡喜心去尊敬每一個人,不要輕視、看不起別人,不要在語言、行為上製造衝突和對立,能夠這樣去實踐平等,這就是華嚴「事事無礙」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們學佛所要努力達到的目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