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市隨筆】《給未來的讀者》 閱讀,是為了更自由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2024.05.19
428觀看次
字級
《給未來的讀者》 圖/維摩舍文教提供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人為何要閱讀?什麼是閱讀的時機和方法?如何讓原本不閱讀的人愛上閱讀?資深出版界工作者李惠貞成立「獨角獸計畫」推廣閱讀,她認為,閱讀是平靜和力量的來源。



近十年來,網路興起,使用手機幾乎是全民運動,各種社會活動或個人習慣、行為免不了受到影響,包括「閱讀」這件事。當然,這是普世行為,捷運或火車上人手一機,內容是零碎訊息的臉書或Line的文字,有時更是電玩遊戲或追劇。閱讀書本的風氣因此衰退不少,過去十年,出版業產值降了快五成,傳統書店關閉了近三分之一家。

資深出版界工作者李惠貞女士,頗憂心於此,經常在報刊及網路倡導閱讀和書本的美好,為了喜歡書及書店,她更成立「獨角獸計畫」——以推廣閱讀為宗旨的實驗性活動,到處受邀演講或參與各圖書館或書店舉辦的閱讀活動。她提出的「人為何需要閱讀」,特別是單獨、專注、緩慢的紙本書閱讀的主張和見解,以及「閱讀是為了更自由,為自己而讀,為無目的而讀,為純然的愉悅而讀」的觀念,已漸漸在各種閱讀推廣活動中樹立了典範,為許多獨立書店經營者或圖書館員所引用。

跳躍式閱讀也可以

她在許多活動中的辯證問答及對外界的回應和觀察,整理出她認為是「閱讀真是一件太棒的事」的50幾篇文章,集成《給未來的讀者》一書,當有助於讀者重新體會閱讀的真義。

這本書的內容,其實就是環繞著「書」、「閱讀」、「買書」、「書店」這四件事。作者在文章之前,先加上月、日的排列,每個日期只是用和她關係親密或崇敬作家的生日,代表感謝她閱讀過程中,曾受惠於作家的鼓勵和滋養,也想像每篇文章是一封書信,某一天有了閱讀的體會,她寫下來,希望未謀面的讀者,有機會在哪一天讀到這本書,促成讀者和一本書機遇。

故書中每篇文章,雖各有一個篇名,都繞著「書」在漫談,給人毫無整理的感覺。但作者在書後編了一個算是索引的分類目錄,包括「為何要閱讀」、「閱讀的迷思」、「閱讀的奧妙」、「為何要去書店」、「為何要買書」、「閱讀的時機」、「閱讀的方法」、「如何養成閱讀習慣」等八項,列出有關此類的文章篇名和在書中的第幾頁。如果忙碌的讀者,只想在這本書讀談論「如何養成閱讀習慣」這類的文章就好了,就翻閱索引式分類目錄中,註明頁數的這幾篇就可以。這種作為,也符合作者倡導的自由式的閱讀理念之一,閱讀可以不必全讀完一本書,跳躍式的閱讀也可以的。

滋養身心累積素養

此外,她認為閱讀書本和讀手機訊息的不同,告訴我們讀書讓心靈不孤單和感受到幸福度,引用各種名人經驗,暢談「昨日的我,和今日的我,有一書之差」(即今日多讀一本書,明天的你就多成長一些而不同了)。

她也倡導多去逛書店,說明獨立書店能讓我們在人群中享受獨處的心境,鼓勵進書店要到處瀏覽,遇到你想不到的理想書籍。這與圖書館的「好鄰居法則」相似,你本來要找某書架的一本書,結果在旁邊發現一本你更愛的書一樣。

最重要的是,作者在書中也討論「讀書無用論」的觀點。現在人讀書,似乎得了「實用病」,讀了要有實用,且能迅速看到成效最好。作者則倡導無用之為有用,每本書讀了,都有用到的一天。多讀、慢讀且雜讀,能滋養你的身心,累積閱讀的素養,一生都有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