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鹼均衡】青脆梅果酸甜開胃

  |2024.05.20
344觀看次
字級
梅子為鹼性食物,在日本被譽為「鹼性食物之王」,富含營養素與礦物質,有益身體健康。圖/123RF
豆腐是由黃豆磨成漿後,加入石膏或鹽滷後再壓實製做而成。圖/123RF
梅子的酸味可以刺激神經,當很累、想睡覺,來一顆酸梅,能幫提振精神、消除疲勞。圖/123RF
豆腐以大豆和水製成,是素食者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也是頗受歡迎平價食材。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 

每年3月下旬至5月,是一年之中品嘗青梅、醃脆梅、釀梅的最佳時機。梅子富含營養素與礦物質,有益身體健康,清明之前的青梅,熟度約6~7分熟,適合做脆梅、紫蘇梅、話梅、茶梅,清明之後為黃梅,適合製成果汁、果醋、果醬,喜愛酸甜爽口風味的民眾,可以把握產季自製一些健康梅製品。

梅子採收後不耐久存,新鮮的青梅酸度高、甜度低,通常會用加工延長保存期限。青梅含有維生素B1、B2、C,以及鈣、鎂、鉀等礦物質,而酸味則來自於多種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等。餐前食用可刺激唾液分泌、增加食欲,有助胃酸分泌、促進腸道蠕動、消除腹脹,其中的酚類化合物,如綠原酸、兒茶素等抗氧化物質,可調節生理機能、幫助新陳代謝。

梅子6分熟為深綠色,摘採下來可做成脆梅;7分熟為青綠色,可做成紫蘇梅、話梅、茶梅;8分熟為黃綠色,可做成軟梅;9分熟呈現黃色,黃梅質地軟具有香味,可做成果汁、果醬、梅醋;完全成熟的紅色梅子,較不適合做成加工品。梅子好吃又百搭,像是梅子醋、梅子醬等,都很適合調配各種料理。

梅子有何功效

梅子營養豐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健康有好處,日本甚至有俗諺「梅子斷三毒」,梅子也被日本人譽為「鹼性食物之王」。梅子是百搭食材,普遍受大家喜愛,將梅子放在白飯中做成飯糰,或是放入便當盒,不僅增添風味,也能讓人提振精神、預防食物敗壞,還有以下有這些好處。

● 能提升免疫力

青梅含豐富維生素C,可提升免疫力,青梅中的鋅和維生素A同樣對免疫系統有益,鋅為免疫細胞必需元素之一,維生素A有助於調節免疫細胞活動,能強化免疫機能功效,有助於維持身體正常代謝和神經系統運作。所含的鉀質可幫助調節體內鈉、鈣平衡,還可幫助調節心跳,使人心情穩定、減輕壓力。

● 調節血液循環

青梅富含維生素K和鐵質,兩者皆有助於血管健康,維生素K助於凝血、維持血管彈性,鐵質促進紅血球生成和運輸氧氣。此外,梅子具有香草醛、多酚的成分,可以抑制血壓、血糖上升,預防動脈硬化、血糖飆高。

● 促進腸胃蠕動

又甜又酸的梅子含豐富膳食纖維及有機酸,有促進唾液分泌的效果,進而讓胃液分泌活化,有助於腸胃蠕動、消除脹氣,也有助於促進腸道菌群平衡,進一步促進消化和吸收,有健胃整腸的功效,還能調解腹瀉、便祕的問題。

● 助調節酸鹼值

青梅中的有機酸可幫助調節人體的酸鹼值,讓身體保持弱鹼性狀態,而弱鹼性體質有助於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梅子的酸味可以刺激神經,所以當很累、想睡覺的時候,來一顆酸梅,能幫提振精神、消除疲勞。

● 助美膚抗氧化

青梅中含豐富維生素C和酚類化合物,如綠原酸、兒茶素等,這些成分具抗氧化作用,可抑制自由基的產生,調節生理機能,促進肌膚新陳代謝和細胞再生。而青梅中的維生素B2也有助維持皮膚健康,促進皮膚細胞分化與修復。

需注意的是,未熟透的梅子不宜生吃,因為含有較高的天然植物鹼,建議選擇少添加物、醃漬處理過的比較健康。此外,腸胃潰瘍、腎功能不好的人較不適合吃梅子,吃多容易產生胃酸,反而讓腸胃不舒服。人體生理系統複雜,無法單靠某一種食物來改善體質,均衡飲食才是正確之道。

豆腐健康好食材

宋代蘇軾曾在詩歌中寫道:「煮豆作乳脂為酥。」明代科學家方以智在《通雅》也提及:「豆乳、脂蘇,即豆腐也。」豆腐是一種傳統食物,迄今有上千年的歷史,這種古老的大豆製品,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是否健康?

● 優質植物性蛋白

豆腐主要以大豆和水製成,因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被素食者當成蛋奶類的替代品,也是頗受歡迎平價食材。據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報告,除了富含蛋白質,豆腐成分也包含人體所需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比如鈣、錳、鐵以及維生素A。

食用豆製品有益心臟健康,醫學雜誌《循環》(Circulation)的一篇報告,針對21萬名美國民眾所進行的研究發現,相較於幾乎不吃豆腐的人,每周食用至少一次的人,其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減少18%。

● 營養價值與功效

豆腐是由黃豆磨成漿後 ,加入石膏或鹽滷後再壓實製做而成。黃豆主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多元不飽和脂肪含量也很高,還有鈣、鐵、鎂、磷等。此外,黃豆還可提供充足的必需胺基酸,營養價值極高。

黃豆所含大豆異黃酮,是一種植物性雌激素,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水平。研究顯示,每天攝取至少25克大豆蛋白會影響膽固醇水平,用大豆蛋白來取代動物蛋白,可幫助降低不良的膽固醇(LDL)水平,以及降低粥狀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的風險。也有臨床實驗顯示,大豆異黃酮具有抗氧化性,可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雖然有些人擔心攝取過多異黃酮會增加乳癌風險,但事實上,每天食用適量的天然豆類與豆製品,並不會影響腫瘤生長或提高乳癌風險。相反地,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固定攝取大豆製品可能降低乳癌復發機率。

據一項研究發現,經常吃大豆的人口地區,因年紀增長而出現認知障礙疾病的發病率較低。原因是大豆異黃酮可以增進的非語言記憶,以及活化大腦、預防記憶力衰退、減輕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