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賴清德即將就任總統,在他發表就職演說前夕,美中台各方都在營造和平氛圍,期待賴清德的就職演說不要出格,最好還能釋出各方都可以接受的話語,以期祛除大家對台獨走向的疑慮,同時舒緩兩岸緊張關係,為恢復交流與長遠和平鋪墊較堅實基礎。
自從馬習會後,兩岸關係出現改善曙光,國民黨政治人物相繼赴大陸訪問,陸方藉著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率團訪問之際,宣布將恢復福建居民到馬祖旅遊,並在平潭到台灣的海上客運直航復航後,恢復福建居民赴台團隊旅遊,也將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依法依規批准符合大陸檢疫要求的台灣文旦柚等農漁產品輸入大陸。國台辦並向民進黨喊話,期望台方盡快全面恢復兩岸海上及空中客運直航。
這些舉措無疑是期待台灣的新政府正面回應,讓兩岸的敵意螺旋轉換成為善意螺旋,重建兩岸之間良性互動關係。 不過,在此同時,福建海警四月底和五月初兩次發布在金門附近海域依法開展常態化執法巡查視頻,大陸海警船艦上人員用普通話和閩南語向台灣海巡署艦艇進行警告喊話,還用望遠鏡監控台灣海巡署上述艦艇。由此可見,陸方在交流對台釋出善意的同時,仍保持對台施壓動作,軟硬兩手同時施展,看台灣新政府如何回應再做政策定奪。
大陸對台所謂「軟的更軟,硬的更硬」,一方面是軟硬同時兼施,一方面是機動調整軟硬比例,有時軟多於硬,有時硬多於軟。什麼時候笑臉盈盈,什麼時候揮出重拳,視具體情況而定。 兩岸關係多年來處於緊張狀態,陸方對台政策硬遠甚於軟,持續對台施壓,文攻武嚇毫不手軟,直到四月初習馬二會,習放軟聲調,向台灣民眾溫情喊話,營造兩岸和緩氣氛,而且降低對台要求標準,儼然只要民進黨新政府承認同屬中華民族,兩岸政府即可恢復交流。反之,如果連這個下限都拒不認同,那就收回對台懷柔政策,全面採取強硬路線,直到賴政府「回歸校正」為止。
可見,習之所以拋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論調,表面看是將「兩岸同屬一中」的主張向下調,但也可能是「以退為進」的策略,給賴清德一個選擇機會。謹慎向台灣發出謀和訊息,但也做好更大施壓的準備。 在這個脈絡之下,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就至關重要,如果願意調整一貫的「兩國論」立場,講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話,則陸方對台政策可能向軟的方向調整。如果仍然是以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架構看待彼此關係,則北京將認定和平統一已經絕望,連和平相處都無法延續,則將趨向於高強度施壓,逼迫民進黨政府屈服。
北京在策略上已為對台溫和政策保留空間,面對軟硬以及和戰的不同路向,其實台灣保有選擇權。以民意趨向而言,台灣多數民眾無法接受一國兩制的統一,甚至連兩岸同屬一中的九二共識也多不認同,如果大陸方面確實存有兩岸民眾心靈契合的想望,就應正視台灣民意,盡最大可能採取軟性的懷柔政策,設法爭取台灣民心。只有這樣,台灣民眾才有較大的選擇空間。
民進黨政府,其實也應當看清對岸不容台灣分離出去的堅持,更要看清其不惜代價制止兩岸分裂的決心,至於兩岸實力落差愈來愈大而美中實力差距愈來愈小的客觀事實也不能視而不見。為了兩岸和平和台灣人民的福祉,賴清德新政府必須是務實的和平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