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2億人 欠缺安全飲用水 編譯/潘楠慕 |2024.05.12 語音朗讀 61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氣候和人為因素正加劇全球多地取用淡水的困難。圖/美聯社位於北極圈的格陵蘭海域浮冰。圖/美聯社北極永凍土區域排碳量已超過吸碳量。圖/美聯社森林減碳效果還需要考慮植物的增溫效應。圖/美聯社印度民眾過濾公共取水站所供應的飲用水。圖/美聯社秘魯有150萬人生活用水仰賴送水車供應。圖/美聯社造林減碳需有配套行動才能相得益彰。圖/美聯社摩洛哥農民納多里檢視他田地乾涸的土壤。圖/美聯社印度一處田地以井水灌溉。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由於氣候變遷帶來全球暖化,導致降雨模式不穩定、極端高溫以及乾旱,加上數十年來不良的水資源管理和採礦政策,從非洲摩洛哥,亞洲的印度、印尼,到南美洲秘魯,乃至於美國加州地區,都面臨水資源取用的困難。聯合國估計,全球約有22億人無法獲得經過安全管理的飲用水。50歲的秘魯婦人弗洛雷斯(Justina Flores)住在缺乏自來水的首都利馬郊區丘陵地帶,一家6口每周煮飯、洗衣、清潔用水,全靠政府送水車一周提供約3000公升水,她因此得盡可能節約用水、重複利用廢水,每天洗澡成了奢侈。在秘魯,約150萬名最貧窮居民像弗洛雷斯一樣,仰賴政府送水,水資源稀缺經常引發鄰居之間的衝突。相較之下,在利馬最富裕的聖伊西卓區(San Isidro),一個同等規模的家庭一周平均使用1萬1700升的自來水。在美國加州,近年來乾旱和過度抽取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家用水井乾涸數量創新高。康寧市居民伊姆菲德(Fred Imfeld)夫婦,家中院子曾經滿是蔥鬱的植物,夏天游泳池注滿了水,但是兩年前供應當地用水的水井40年來首次乾涸後,現在得靠政府每月兩次送水,一次約9500公升,他們庭園裡的樹木早枯成鐵鏽色,泳池也已停用。根據聯合國,印度是全球地下水用量最高的國家,抽取量高於美國和中國大陸總和,加上降雨不穩定和極端高溫,全國地下水位正急劇下降。哈里亞納邦的巴瓦爾鎮(Bawal),過去地下水位21公尺,如今已降低到76公尺,52歲居民馬拉瓦(Ramkrishan Malawat)說,水井每年愈挖愈深,但是挖愈深,氟化物和其他化學物汙染程度也愈高,他擔心10到15年後就無水可用。亞洲另一個國家印尼,即使是發展程度最高的首都雅加達,也不能穩定地提供潔淨用水。37歲的家庭主婦薩里(Devi Putri Eka Sari)說,雖然政府安裝了抽水幫浦抽取地下水,供民眾使用,但是水量不穩定而且「聞起來像化學物質」,水質堪慮,她就像全國其他數百萬人一樣,還是買水來用。薩里的顧慮不是沒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印尼每10個家庭就有7個使用遭大腸桿菌汙染的飲用水。在北非摩洛哥納多爾省馬角市(Ras El Ma)經營農場種植蔬果的納多里(Mimoun Nadori),沾一口當地重要灌溉水源盧穆耶河(Moulouya River)河水,嘗一下味道,給了個鬼臉,說:「鹹的。」他回憶以前生活用水都靠這條河,如今由於降雨減少、上游築壩和抽水量增加,河流水量降低,生活泉源之水也變成致命毒藥,威脅農民生計。當地農民因河水水源減少,轉而挖掘更多水井抽取地下水,卻又導致地下水量也減少。納多里坦言,水源短缺既是因為乾旱,也有人為因素,「我們不知道善用水資源,浪費了很多水」。增溫效應 降低造林減碳效益有關減碳對抗氣候變遷的討論,常被提到的一種方式就是多種樹來吸收二氧化碳。不過,英國雪菲爾大學一份研究指出,由於深色樹葉反射的陽光較少等反饋作用,廣植樹林對遏制暖化等氣候正面效益,可能比之前估計的低15%到30%。研究團隊成員、物理地質學家金恩(James King)指出,植物有助於降溫,但也具有增溫作用,尤其深色葉片因會吸收原本會被反射回大氣的光線,從而產生增溫效應,在以樹林取代冰雪的地方,這種效應最明顯可見。其他情況也會造成這種增溫作用。金恩解釋,植物會向空氣中排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就是產生森林氣味的化學物質,這些生物來源化合物會與大氣中原本要與甲烷作用的其他化學物質交互作用,「導致甲烷在大氣中停留更久,而甲烷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一大原因」。這類化合物還會與氮氧化物反應,形成另一種溫室效應氣體臭氧。為了了解種樹對氣候的整體影響,研究小組將這些影響納入一個氣候模型中,模擬兩種情況下在全球所有可用土地合理造林,即在現有草地,而非農田或建設中的地區種樹。一種是只造林,幾無其他因應氣候變遷措施,另一種是同時採取有力抗暖化行動。結果第一種情境下,造林吸碳減少暖化的效益降低23%到31%,第二種降低約14%到18%。這份研究報告今年2月在知名《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雪菲爾大學氣候學家韋伯(James Weber)說:「我們並不是說不要種樹,而是氣候效益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大。」他指出,種樹對氣候的影響,有一部分仍繫於要有其他因應氣候變遷的行動,「若我們同時也採取其他措施,就會有更大的正面效果、更有效」。永凍土融解 吸碳倉庫開始排碳在北極和其周圍約1400萬平方公里土地下的永凍土,向來是碳的儲存槽,但是隨著暖化導致永凍土融化,現在這大片地區已從碳匯轉變成小規模淨碳排,而且若暖化持續,碳排放速度也將隨之加快。北極永凍土的最表層3公尺估計含有1兆噸的碳和550億噸的氮,長期以來因為土壤冰凍,抑制了微生物的分解活動,但是暖化導致永凍土融化,正促進會釋放出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生物地球化學活動。這份由瑞典、美國和德國學者合作的研究,綜合2000年到2020年對北極永凍土地區溫室效應氣體測量結果,得出碳平衡狀態,是首次全面評估永凍土碳吸收和排放情況。整體而言,北極永凍土在這20年間,平均每年向大氣淨釋放出1億4400萬噸的二氧化碳和甲烷,以及300萬噸的氮,以一氧化二氮為主。在研究區分的北極永凍土五大類地形區中,除了北方針葉林區以外,其他的苔原、溼地、永凍土沼澤區等,都已是甲烷淨排放,其中溼地是最大排放來源,占83%;乾燥的苔原是最大的一氧化二氮排放源。至於永凍土是否也已成二氧化碳淨排放源,尚需更多研究確認,因為尚未被破壞的陸地生態系統,目前仍為二氧化碳的碳匯,但其吸碳效果會被森林火災、永凍土融化和內陸水域估計排放出的1200萬噸碳抵銷。雖然永凍土碳排量仍難以與工業化大國排放量相提並論,但是這份4月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學循環》(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期刊發表的報告提醒,持續暖化將加速永凍土的碳排放,可能對全球碳循環造成很大的衝擊。 前一篇文章 科技巨頭搶購資料庫 AI競爭掀起數據淘金潮 下一篇文章 地球進入人類世? 地質學家說再等等 熱門新聞 01【教學筆記】奇怪的樹2024.11.0502【閃文集】台灣大學的日本遺緒2024.11.0503【斗室有燈】話到舌尖暫隱藏2024.11.0804【小風徐行】賞鳥和徒步2024.11.0505世界棒球12 強賽 11月13日大巨蛋開打2024.11.0806社論 --誰還相信皇后的貞操?2024.11.0707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 電子選舉開佛教界先鋒2024.11.0708台灣建築獎 台大人文館獲首獎2024.11.0709三重佛光人彩繪喜同堂 走秀說三好2024.11.0810【遊藝筆記】居高聲自遠──說蟬(下)2024.11.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北極巨型病毒 可減緩冰層融化月球火山沉寂年代 推遲19億年生命起源新見解 雨水催生地球最早細胞吐瓦魯將沉沒 爭取保有海域主權東加海底火山爆發 擾亂全球氣候鹽水入侵加劇 孟加拉地下水砷超標 作者其他文章北極巨型病毒 可減緩冰層融化月球火山沉寂年代 推遲19億年生命起源新見解 雨水催生地球最早細胞吐瓦魯將沉沒 爭取保有海域主權東加海底火山爆發 擾亂全球氣候鹽水入侵加劇 孟加拉地下水砷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