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花間集】 野菜尋尋 刺蕁麻與短柄野芝麻

文/幼藍 |2024.05.19
774觀看次
字級
短柄野芝麻的葉片狀似刺蕁麻葉 圖/幼藍
刺蕁麻植株 圖/幼藍
短柄野芝麻植株 圖/幼藍
刺蕁麻的花穗腋生 圖/幼藍
短柄野芝麻的白色唇形花 圖/幼藍
刺蕁麻葉對生 圖/幼藍
刺蕁麻與短柄野芝麻雜生一處 圖/幼藍
刺蕁麻乳酪 圖/幼藍

文/幼藍

刺蕁麻(Urtica dioica)應是我初抵挪威生活之際,最耳熟能詳的一種野生植物。它之所以有名,是因不慎與之碰觸,會產生刺痛感,故被事先叮嚀在戶外務必小心。這種特性使我聯想到台灣的咬人貓(Urtica thunbergiana),查閱資料後,發現刺蕁麻和咬人貓於植物學分類同科同屬不同種,果然是近親。

蕁麻科(Urticaceae)蕁麻屬(Urtica)的刺蕁麻是雙子葉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可高達1公尺以上。綠色心型的葉片3-15公分長,邊緣鋸齒狀,對生於挺直的莖桿上,葉片以及莖桿密生細毛與刺毛,灰綠色的小花花穗腋生。

刺蕁麻和咬人貓之所以會螫人,在於植株上的刺毛會傳送本身所含的蟻酸、色胺等化學物質,引起疼痛灼熱感,嚴重的甚至有發炎症狀,令人望之卻步。不過,有位挪威朋友現場示範她父親所教的:將刺蕁麻由下往上用力抓,就不會被螫灼了。我照她的指示盡力抓刺蕁麻,果真沒有刺痛感;可我之後仍不敢單獨冒險,對刺蕁麻灼人的後勁猶存敬畏。

儘管刺蕁麻的刺毛令人畏怯,但它蘊含豐富的維他命A、B、C、鐵質等人體健康所需的養分,可是挪威人相當喜愛的天然野菜,於春天採集新鮮的嫩芽或嫩葉,用來熬湯。在料理刺蕁麻葉之前,得先以沸水略微浸泡,將葉片的刺毛破壞,不再具有刺人的威力。除了煮湯,刺蕁麻嫩葉亦可榨成蔬菜汁或加入乳酪一起食用,營養又可口。

在一次辨認野菜的行程中,我結識了短柄野芝麻(Lamium album)。它的挪威文døvnesle直譯是「聾蕁麻」,與刺蕁麻的挪威文brennesle都擁有「nesle(蕁麻)」這一個字,讓我誤以為短柄野芝麻是蕁麻的一種;事後方察覺短柄野芝麻卻是唇形科(Lamiaceae)野芝麻屬(Lamium)下的一員,與蕁麻一點也沾不上邊;可短柄野芝麻的中文最初亦誤導我,以為它與常吃的芝麻同宗。短柄野芝麻的中文、挪威文皆讓我誤會它在植物學分類的科屬,著實有趣。

短柄野芝麻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單葉對生,心型葉狀似刺蕁麻葉,但無刺毛,植株20-40公分高,白色唇形花2-3.5公分長,含有淡淡的蜜香,開花數量多,可當蜜源植物。短柄野芝麻不僅可像刺蕁麻那般入菜,兩者也都可入藥;雖是不同科屬的植物,未開花前的外觀相近,兼野菜、醫藥於一身,難怪挪威文的名稱僅以「灼(brenn)」、「聾(døv)」作區分而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