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折磨師生的語言學習政策

 |2024.05.10
1408觀看次
字級

社論

教育部的語言政策正在折磨所有的學生和老師。不僅是中小學生,大學生也苦不堪言。苦了老師,累了學生,卻沒有學習效果,真是何苦來哉!

先說大學的例子。某知名國立大學為因應教育部的語言政策,開設台語言課程,以台語講授課文內容。此舉當然可以讓學校得到補助,老師多了鐘點費福利。學生起初也挺開心的,因為這是實驗性的課程,等於容易得到的「營養學分」。可是,一旦老師為了鼓勵學生多使用台語,要求學生以台語參與課堂討論,學生就大打退堂鼓了。他們根本不會說,要如何開口?於是選修的人變得非常少。

此事反映了幾個現實:一,老師可以用台語授課,但學生不一定聽得懂;即使聽得懂,也不一定能說。有些學術的專有名詞,本來就是國外翻譯過來的外來語,硬以台語來譯成不一樣的字詞,等於讓學生在語言間不斷轉換。上課上得比過去更累,學習效果事倍功半。

最麻煩的是,某一些專業課程,用國語可以清楚說明,例如物理、化學、數學等,本身已有許多專業術語,大家早已熟悉國語的表述。現在,變成用台語講授,光是在名詞間轉換說明,就要多花一倍的時間,更何況講解數理化專業內容,來回轉換語言,學生得跟著語言跳躍思惟,課程理解力大為降低。學生聽台語已很吃力了,還要再透過台語來學數學,結果數學沒學會,台語也學不好,數學成績一落千丈。台語課程如此,雙語教育的課堂更難。

一些參與雙語課程的中小學叫苦連天。因為,語言學習是需要有規畫的。正如早期國語文課本的內容,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逐級規畫,一步步深入,如此才能有學習效果。

國語如此,英語當然不例外。我們只要設想英美的英語課程都有語言教育專家,從單字的由淺入深,由生活語言到知識性語言,都有一定規範,並依此安排課程與課文內容。

但現在台灣的雙語教育卻缺乏總體規畫,師資的聘任只是取得英語能力,並無教育資格的規範,而授課內容也並未安排一定的學習方法,逐步深入,而是任由各學校老師安排。有的注重會話,有的注重生活語言,有的教閱讀唱作。有些老師雖然號稱「外師」,但這些外國人並未受過教育訓練,也不懂教學方法,只因為是外國人,會講英語,就成為了學校英語老師。其結果即是學生面對著毫無學習規畫的課程,東學一點,西念幾句,學得不精,能用不能用也無人可以測知。這樣的學習有什麼效果,不難想見。

母語教育與雙語教育需要有學程的規畫,要有教師的培育,要有好的課本,要有學校的配套措施,而不僅是急就章,讓學校拿出計畫書,獲得教育部通過,就可以得到補助。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學校生存面臨困境,為了獲取教育部補助,大家都搶破了頭。結果為了符合教育部的要求,不顧自己的能力就拚命申請,這樣的教學,怎麼會有效果呢?

最可憐的是學生了,他們成了實驗性教育政策的犧牲品。現在,從中小學到大學,所有老師都叫苦連天。我們希望教育部從長計議,將教學內容、師資來源、師資培訓、教材編訂、教學考評等,從頭好好規畫,這才是百年樹人的教育之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