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小龍蝦 不是蜂鳥 是天蛾

文/派翠西亞 |2025.08.17
2856觀看次
字級
小豆長喙天蛾。 圖/土魯斯博物館
大透翅天蛾猶如吸蜜中的飛行小龍蝦。圖/伍仕集
可隨花型自由彎曲吸管。圖/蔡添富
長喙天蛾停歇時像一架戰鬥機。 圖/Home Run Taiwan
蜂鳥和天蛾的異同比較。繪圖/Home Run Taiwan

文/派翠西亞

從春暖到天涼,在台灣的野外,很常可以在開花植物附近,看到一種可以停在半空中吸花蜜的動物,飛行時像鳥一般振翅,懸停時也可以扇翅定翼浮在空中,但體長大約僅5~7公分,說牠是蜂鳥,但蜂鳥一般只在北美洲四季皆有繁花的地區出現,既然如此,這究竟是哪種動物呢?

在台灣野鳥攝影 Photo-eye鳥訊FB社群上,及在Home Run Taiwan的FB社群上,經常有鳥友拍到這些被戲稱為「台灣蜂鳥」的動物(別名「蜂鳥鷹蛾」、「飛蝦」、「昆蟲界的四不像」),只要放上網總能引發一陣討論,甚至有不少人誤以為牠們是蜜蜂、蝴蝶或袖珍鳥。

連達爾文也在找尋牠

看起來像小型鳥類,但其實牠是大型天蛾,且隨身帶著一根或直或曲、能彎能捲的吸管,不論是吸花蜜的影片或照片,或是停在半空中振翅的身影,總能引發網友一番討論,而最後結論總是以:「不敢靠太近,但全程觀賞」;真的很像一隻「飛天小龍蝦」或「飛天小砲彈」為結尾。

是的,這種曾讓「演化之父」達爾文直到離世前都找不到答案的物種,其實是一種外型像蜂鳥,也具備蜂鳥吸蜜功能的長喙天蛾,其下有100多個種類,外觀造型、顏色、翅膀結構各不相同,但都有渾圓而粗壯的身軀,停歇時甚至常被形容如「一架戰鬥機」。

台灣長喙天蛾屬的天蛾一共有18種,較為常見的約8種,牠們的棲息地非常廣泛,主要活躍於海拔100~700公尺高的次生林、灌叢林、風水林和草地,甚至有物種棲息於紅樹林或農耕地,也是為許多造型特殊植物傳花授粉的功臣。

130年後謎團才揭祕

想當年,有友人寄了一種名為「大彗星風蘭」、花型如百合花的植物標本給達爾文。由於這種植物的花朵後方,有長達30公分的窄管花距,而花蜜正好藏在最底部,所以讓達爾文一直想知道:究竟這種植物是如何授粉繁衍的?

直到130多年後,一位科學家在馬達加斯加島拍攝到一隻馬島長喙天蛾,向大彗星風蘭的花距,伸出長達30公分的口器,輕易吸食當中的花蜜,離開時身上黏滿了花朵的花粉塊。大彗星風蘭如何傳播花粉的謎團,才終於被科學家解開!

天蛾和蜂鳥趨同演化

長喙天蛾的飛行能力超強,飛行速度也快,拍翅頻率亦相當高,有些物種更可每秒拍動翅膀高達85次(甚至比蜂鳥振翅數更多),發出的嗡嗡聲也清晰可聽,也跟蜂鳥一樣可以懸停及向後飛,就連眼睛的複眼,也為了適者生存而演化出和蜂鳥相同構造,生物學上稱為「趨同現象」。

牠們擅長在半空中作定點飛行,可以一邊飛行一邊吸食金露花、馬櫻丹、簕欓花椒、茉莉、金銀花、醉魚草、馬鞭草、矮牽牛……的花蜜。在沒有花蜜可吸的冬季,長喙天蛾會結繭,以蛹的形態在土中越冬,俟來年春暖花開再羽化成蛾。

環保大使自備長吸管

相對的,蜂鳥因不停飛翔及振翅,全天要一直不停吸食花蜜才能維生,只要兩小時斷食就會死亡,所以目前全球僅北美洲某些環境適合蜂鳥生存。

‍長喙天蛾可說是力行永續生活的環保大使,牠們自備的吸管(特長的喙部),平時捲起,吸食花蜜才伸長,有些物種伸長時接近30公分,幾乎接近身體的長度,因此是名符其實的「長喙天蛾」,也是口器長直不能彎曲的蜂鳥,自嘆弗如之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