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雨林動物奧祕

文/朱莉雅 |2025.11.02
128觀看次
字級
長著黃色假眼,活像一顆兔頭的雨林盲蛛(圖)。飛蝨外觀就像一顆會跳舞的爆米花。圖/Andreas Kay
長著黃色假眼,活像一顆兔頭的雨林盲蛛。飛蝨外觀就像一顆會跳舞的爆米花(圖)。圖/Andreas Kay
「螳螂計畫」團隊在亞馬遜雨林中,邂逅隱身樹林後的野豬群落。圖/Projeto Mantis
在大火中倖存的長鼻浣熊,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林地與食物來源。圖/Leandro Cagiano
棲息於南美洲北部雨林的黑蜘蛛猴。圖/Miguelrangeljr
亞馬遜粉紅河豚是一種很親人的友善河豚。圖/123RF
長著黃色假眼,活像一顆兔頭的雨林盲蛛(圖)。飛蝨外觀就像一顆會跳舞的爆米花。圖/Andreas Kay
雨林中藏著各種珍貴鳥類。圖為大嘴鳥。圖/沈海濱
亞馬遜雨林至今仍有許多未被世人知曉的異形螳螂。圖/Projeto Mantis
遭火災嚴重灼傷的食蟻獸,口器和四肢都被包紮起來。圖/Diego Baravell
長著黃色假眼,活像一顆兔頭的雨林盲蛛。飛蝨外觀就像一顆會跳舞的爆米花(圖)。圖/Andreas Kay

文/朱莉雅

過去40年中,亞馬遜雨林經歷了大規模的伐木、開墾牧場和採礦開發,導致森林砍伐和對原本遺世獨居的部落原住民的生存迫害。相對的,也有一批生物學家、野生動物攝影者、探險家,前往雨林深處進行研究和拍攝,逐漸揭祕亞馬遜雨林中的特殊物種,讓世人驚歎這塊土地豐富的寶藏。

例如,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贊助的水生生態學家Fernando Trujillo,花了30多年時間研究南美洲的粉紅河豚,幫助了解亞馬遜的水生健康狀況,同時希望透過自己與亞馬遜河豚的深厚感情,激發人們以更具同理心的方式保護亞馬遜河。

未定名粉紅河豚瀕危

Trujillo與河豚的深厚淵源,為他贏得了「omacha」的綽號,意為「粉紅色的海豚」。在當地提庫納原住民文化中,「omacha」指的是一種可以變成人類的海豚。2024年,Trujillo更榮獲勞力士國家地理年度探險家獎。

Trujillo博士表示,粉河河豚是世界上最大型的淡水河豚,也是一種十分友善的生物,充滿無限的好奇心,平日游弋在亞馬遜河沿岸的淡水溪流中。

當河豚拱起淡粉色的背部在水中穿梭時,常常用「類似人類的目光」注視著人們。然而由於過度捕撈、開發和森林砍伐,這種尚未獲得生物分類、定位、定名的河豚便已面臨團滅威脅,亟待世人保護。

探險家不悔迷上螳螂

另一位接受美國國家地理學會長期贊助探險家Leo Lanna,在過去10年裡,專心致志在拉丁美洲進行「螳螂計畫」。團隊深入巴西大西洋沿岸森林到秘魯亞馬遜雨林,幾乎每天都與螳螂和其他昆蟲為伴,並針對雨林螳螂的研究和探索做出貢獻。

Lanna是一位生物學家、野生動物攝影師和詩人,他和搭檔──設計師Lvcas Fiat,將他們對科學和藝術的熱情融合在一起,將螳螂及昆蟲的奇妙微觀世界展現在世人眼前。「螳螂很適合作為昆蟲進化的研究,牠們是昆蟲界的大使,幫助消除人類與昆蟲間的隔閡。」

Lanna回憶,團隊剛到達此地時,團隊廚師跟多數人一樣,看到螳螂會害怕被咬,通常會直接打死牠們。「現在,她開心地將一隻螳螂放在手臂上合影,還想把照片印在馬克杯上,並夢想著在家裡的蘭花園裡養一些螳螂。」

雨林日記揭祕小世界

Lanna的客廳就像實驗室,裡面同時飼養50到200隻螳螂。他畢生致力於研究、分類螳螂,並精心照顧牠們,讓牠們自然而然歷經神祕的生命周期。而在2021年的發表會中,光是「螳螂」一項,Lanna就已鑑定出近10種可能的新物種,及在其他地區不曾出現的昆蟲種類。

Lanna平實撰寫著雨林日記,透過照片與文字,讓雨林紀實彷彿近在眼前。他在日記中寫道:

「陽光在昆蟲的翅膀上閃耀,這裡的蜜蜂、蝴蝶、甲蟲、蒼蠅與我們小時候認識的樣子不太一樣,在這個危機處處的微型宇宙中,這些昆蟲顯得古怪迷人、驚奇美妙。吼猴響亮的叫聲在遠處迴盪,夜猴在樹叢間急速亂竄。溪流上,青蛙和樹蛙齊聲合鳴,兩棲動物瞪著大眼睛對我們微笑。

與野豬群的驚奇相遇

第一天早晨,我們聽到了野豬的聲音。牠們敲擊下巴發出卡嚓聲,互相交談著,我們難以置信地傾聽這些聲響。野豬離得很近,我們可以從樹叢間瞥見牠們的灰暗身影。

我們屏息等待,其中一隻野豬離我們只有10公尺,牠抬起頭,透過樹叢緊張地看著我們,然後向其他野豬發出警告。但是沒有人跑開,牠們沒有,我們也沒有。

突然,角落有什麼東西驚動了野豬群,撤退的隆隆聲響起,伴隨著一股豬群身上腺體發出的特有氣味。我們首次體驗來自亞馬遜雨林,獨特的野豬式歡迎。」

火災摧毀動物棲息地

Lanna也記錄了從飛機上看到亞馬遜森林砍伐率最高的「毀林弧形帶」,親睹這片綿延50萬平方公里、山林已成單調牧場景觀的土地,令他感到非常痛心。

Lanna還提及了2020年,潘塔納爾溼地近1/3面積被森林大火燒毀,使得美洲豹、金剛鸚鵡等瀕危生物失去賴以存活的家園,還有許多雨林動物受傷及死亡。



松鼠猴鬧騰 爆米花舞蝨

亞馬遜生態群系物種豐富,有超過300萬種物種生活在雨林中,超過2500樹種(占地球上所有熱帶樹木的1/3)及5萬5000種野生植物,共同打造並維持這個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

在人們已知的原始物種中,巴西就擁有約1/10,包括517種兩棲動物、3150種蝴蝶、1622種鳥類以及468種爬行動物……這些數字都排在全球數一數二的位置,其中有不少還是巴西獨有或拉丁美洲獨有的。

而除了人們熟知的藍鸚鵡、大嘴鳥、箭毒蛙、食人魚外,在巴西未盡開發的原始地帶,更有許多未知的自然生物,等待人類去發現和保護。

例如2018年,兩位野生動物攝影師Andreas Kay及David Weiller,不約而同拍到一種彷彿一顆「會跳舞的爆米花」舞蝨,像雲朵一般在花葉間,溫柔輕巧的彈跳移動著。

照片上傳後,立刻有內行網友釋疑指出:「這是亞馬遜雨林飛蝨(又名扁平狀飛蝨)的幼蟲,身上總是覆蓋著蠟狀細絲來保護自己小巧的身軀。牠還可以模仿葉子上的蜘蛛或鳥糞,使自己免受掠食者威脅。」

Andreas Kay甚至拍到一種背部隆起如兔頭(狼頭)、形似蜘蛛、移動時像揮戈前進旯犽的昆蟲,但被知情網友指稱其實牠不是蜘蛛,而是一種盲蛛。

近年亞馬遜雨林旅遊興起,旅客常下榻在叢林深處為數不多的原生態度假屋中,也能立刻感受到松鼠猴的「熱切歡迎」。松鼠猴是巴西亞馬遜叢林裡常見的猴種,牠們個頭瘦小,全身長滿棕黃色的細絨毛,尾巴特別長,足足比身子長出兩三倍。

牠們個個身手敏捷,活潑好動,喜好成群出沒,而且不怕人,喜歡將人們團團包圍索要食物,並在木屋的欄杆上肆意攀爬,追逐嬉鬧,打鬧爭食。牠們來無影去無蹤,常將人類放在桌上的食物吃飽喝足後,一眨眼又消失在茫茫叢林中。

事實上,在亞馬遜叢林裡,隨時可能遇見美洲獅、美洲豹、豹貓、狐狸等大型哺乳動物,食蟻獸、長臂猿、野豬、犰狳等也十分常見,而河裡更有無數鱷魚、蟒蛇和食人魚。無脊椎動物的種類則超過10萬種,包括7萬餘種有名或無名的昆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