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李盈、李小敏
來自全球的專家,目前正嘗試將生物科學、大數據、機器人及人工智能……淋漓盡致的運用於改善世界生態,力圖解決人類無法獨自破解的難題,嘗試用全新的角度,特別是從「生物圈」的角度出發,找到人類與自然生態共存共榮的方法……
世界氣象組織宣告:2024年是地球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2025迄今亦不遑多讓。世界各地迎來驚人的自然反撲,地震、海嘯、山崩、火山爆發等事件層出不窮。
極端氣候引發了難以想像的暴雨、熱浪、乾旱及野火,不論亞馬遜叢林、加州甚至韓國,野火連燒數日,帶來嚴重的社會及經濟影響。
各地戰火未停,供應鏈混亂,關稅戰開打,物價高漲,各國缺水、缺糧,甚至能源,財政困窘,舉步維艱,難以專心應對氣候危機,迫於經濟壓力,重拾化石燃料,繼續焚燒地球。
地球傷痕累累,人類及動植物灼熱難耐的同時,卻也蘊藏無限轉機。全球仍有許多鬥士逆勢而行,努力捍衛土地、海洋、生物,以及人類。其中,科技的光速發展,為許多領域帶來曙光,環境永續正是其一。
這也是筆者繼《用今天拯救明天:SDGs改變世界實踐指南,永續發展100+經典行動方案》一書後,再度撰寫第二本《改變世界的100個生態行動:SDGs 全球實踐指南,生物圈篇》的原因,希望讓這些新穎又極具啟發性的案例,成為所有永續行動者的指路明燈。
本書以「生物圈」為主題,精選全球100多個科技永續案例,從水資源、極端氣候、海洋生態、陸域生態等4大面向,探討科技鬥士如何創發巧思、善用科技,守護環境適應變遷。
科技,或許來得晚,但及時,只要使用的方向正確,確能彌補人類許多過錯。前提是,不能一錯再錯。且從今日起一同加入全球永續鬥士的行列,成為行動者,守護地球!以下就來感受其中的一些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