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力綻放 迎向第二黃金人生

陳玲芳 |2025.11.08
91觀看次
字級
45歲後不是結束,而是全新的開始。圖/女性齡活共創共善協會提供
社團法人女性齡活共創共善協會呼籲政府、企業及社會共同響應,提供多元支持方案,讓女性持續發揮影響力與能力。圖/女性齡活共創共善協會提供
更年期婦女透過身心調整可安度一些不適,邁向第二黃金人生。 圖/Pexels

文/記者陳玲芳

社會面對更年期,過去多以病態或衰退看待,使許多女性選擇默默忍受症狀,甚至高達八成未就醫。而今,更年期不再只是被動承受的階段,而是「更年力」——再賦能、自信綻放的第二黃金人生。



「45歲後不是結束,而是全新的開始。」台大榮譽教授王麗容指出,隨著女性平均壽命延長,全球超過10億女性將面臨更年期的生命轉折。

「女性齡活共創共善協會」10月18日舉辦「共創齡活 綻放更年力」記者會,率先提出「更年期 =更年力」概念,將更年期視為第二青春期與再賦能期。同時呼籲社會、企業與政府共同推動更年期友善政策,讓女性以正向態度迎接人生新篇章。

振興醫院身心科醫師袁瑋強調,適當的支持與資源,能讓女性不僅維持工作力,更實現心理與身心的全面成長。

女性生命轉折

「女性更年期,象徵人生後三分之一的開始,但過去常被視為疾病或不樂見的階段。」王麗容教授說,根據WHO 2025年數據,全球更年期女性超過10億;台灣女性平均壽命高達83.74歲,更年期意味著:人生黃金歲月的正式啟動。

英國研究顯示,77%女性會經歷多種不適,若缺乏支持,61%失去工作動力,69%陷入焦慮與憂鬱,52%對自我失去信心。「如何正向看待更年期,已成影響女性晚年生活品質的關鍵。」

研究指出,每年約4700萬女性進入更年期,多處於職業高峰期。美國醫學期刊Mayo Clinic Proceedings(2023)估算,未提供支持的更年期女性,每年在美國造成高達18億美元工時損失;聯合國統計全球損失達1500億美元生產力。

歐美多國已將「更年期=更年力」納入職場政策,從醫療、心理到生涯層面提供全方位關懷,英國政府更要求企業於2027年前執行更年期行動計畫。

企業友善政策

王麗容教授指出,台灣現行中高齡友善職場政策,尚未針對更年期需求,亟需納入職場支持。

「女性齡活共創共善協會」率先提出「更年期 =更年力」概念,將更年期視為第二青春期與再賦能期。

理事長黃卉莉表示,更年力意味生命轉化、人際連結、能力創造與社會貢獻,鼓勵女性以正向喜樂態度面對人生,實現自我成長與能力拓展。

黃卉莉說,協會提出具體行動方案,包括將更年期納入職場政策、以理解取代負面刻板印象、關注心理與生涯需求、打造全人支持文化。

協會也計畫推動「更年力大使」及「更年期友善職場認證」,培訓企業HR或志願員工提供心理支持與職場協助,提升員工身心韌性與企業ESG評等。

全人照護網絡

她強調,協會推出「更年力轉化課程」與「更年力賦能包」,提供女性所需知識與資源,包含生理健康、心智轉化、身心整合、自我重塑及預防策略,從被動「症狀承受者」轉為積極「健康管理者」。透過線上平台、社群支持及專家諮詢,女性能正向管理更年期,發揮持續影響力。

袁瑋醫師提醒,更年期女性常面臨空巢、工作價值反思及自我形象調整,若缺乏關照,易引發憂鬱。美國SWAN研究顯示,即使停經多年,憂鬱趨勢仍可能持續上升。

然而,透過「更年力課程」,女性可重新定義自我角色、尋找新熱情與目標,接納身體變化,迎向正向更年期。

中山醫院陳欣湄醫師主張,推動全方位照護網絡,包括醫療預防、心理諮詢、衛教課程,以及企業開發更年期產品,並邀請社區團體參與,建立友善支持網絡。

她提醒,更年期女性須兼顧營養與運動,固定作息、降低壓力、參與社群活動,可明顯提升「後三分之一人生」的體力與健康。

根據NHS建議,更年期女性應確保鈣質攝取及肌力、有氧運動規律性,才能維持骨骼健康與心血管功能。「充足睡眠、心理紓壓及參與社群,也能有效減緩更年期症狀,提升自信與生活品質。」

陳欣湄表示,透過整合健康策略與社會支持,女性可在家庭、職場及社會發揮穩定力量。

共創智慧綻放

社團法人女性齡活共創共善協會呼籲政府、企業及社會共同響應,提供多元支持方案,讓女性持續發揮影響力與能力。

女性齡活共創共善協會成員,多具高學歷及跨領域專業,涵蓋教育、金融、生技、顧問及公共事務等,透過知識、資源與行動交織,展現長壽社會新韌生產力與公共價值。

「更年更能,智慧綻放」,成員們異口同聲,期許透過協會努力,能讓更年期女性在「第二黃金人生」中,持續綻放自信與影響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