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三泰 熱愛攝影傳達真善人生 文/黃作炎 |2025.10.04 語音朗讀 281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1991.04.13全學聯抗議老代表修憲。圖/謝三泰提供1986馬公嵵裡風積沙丘。圖/謝三泰提供謝三泰是台灣80年代末、90年代初,狂飆年代的重要紀實攝影家。圖/杭大鵬「走拍台灣」攝影展,透過鏡頭記錄所關注的人事物。圖/謝三泰提供「流麻溝十五號」劇照。圖/謝三泰提供1990.04.10湖西沙港。圖/謝三泰提供1990.03.20三月學運。圖/謝三泰提供1991.05.25台東綠島。圖/謝三泰提供謝三泰在澎湖傳統建築的咾咕石牆前。澎湖曾是他一心逃離的地方,卻也是他漂泊異鄉40多年後想回返的原鄉。圖/謝三泰提供 文/黃作炎 從當兵時,存錢買第一部相機開始,紀實攝影大師謝三泰就一直拍拍拍,拍到現在,已經有40多年了,不但至今樂此不疲,仍時時背著相機尋找動人畫面,而且透過攝影展和攝影課程,持續宣揚他的攝影人生。 出生於澎湖的謝三泰坦言,直到20歲來台灣當兵,才真正看到高山、河川、火車、台灣文學……他存錢買了人生第一台相機後,從此相機鏡頭成為他的靈魂之窗。參與時代用鏡頭見證30歲到台北投入媒體工作時,幸運地趕上戒嚴、解嚴,及台灣政治、社會氣氛劇變的時刻。 為了獲取珍貴的新聞畫面,他經常身處街頭抗爭、社會運動現場。「每天,台北街頭都有新聞發生。」報禁解除、媒體百家爭鳴,時代動盪、民心激昂……謝三泰拿著相機,不斷操練技術,緊緊抓住每個充滿張力的畫面瞬間,也親眼目睹民主運動的陣痛過程。 他曾經站在抗議民眾和鎮暴警察中間,一面閃躲迎面而來的棍棒、石塊和水柱,一面捕捉新聞畫面;曾在國會殿堂裡,見證過當年的民意代表,以肉身捍衛條款;也曾與農民、學生、海外黑名單人士站在一起,用相機拍下歷史鏡頭。 精準拍出勞動者心聲因為媒體工作的扎實訓練,及對攝影不悔的熱情,那段時間,他白天採訪新聞,下午則拿著相機,遊走在不同的角落,記錄著整個城市的轉變。 謝三泰對於辛勤的民眾特別能感同身受,因此他的新聞照片總能精準地拍出勞動人民的心聲。身為客觀的新聞攝影者,他雖熱衷捕捉動人的畫面,卻很少藉由鏡頭介入與挑動讀者的情緒,他冷眼旁觀,耐心觀察,一切都要找到最佳的構圖,還要靜心等待那決定性的瞬間,再間不容髮的按下快門。 拍常民也拍時代脈動那些日子,他愛上了相機走拍,企圖在尋常的角落,尋找平凡、自然的身影。1988年的〈北淡線列車〉,列車的「動」,與月台上眾人「如舞姿,如羅丹之雕刻群像」間的微妙映照,準確掌握台灣人的「氣口」。 1990年3月18日的〈國會全面改選〉和〈三月學運〉,場景都在自由廣場。前者微俯、宏觀,鏡頭裡密密麻麻,數以萬計的中老年群眾,展現爭取自由和尊嚴的意志,成為事件的經典畫面。後者的水平中景裡,年輕學子的青澀和汨汨而出的熱情呼之欲出。 這兩個新聞事件雖已成歷史,但拍下的畫面所呈現的時代感,卻留下時代的脈動與台灣共同的記憶。 新聞照片堪比藝術照謝三泰長期拍攝許多照片,累積許多系列的攝影作品,作品所涉及的向度既廣又深,除了曾連獲3屆新聞攝影獎,更是第43屆吳三連獎至高的藝術獎得獎人。 他曾把鏡頭對準社會運動、新聞現場,也把鏡頭對準熟悉的島嶼、荒蕪的地景、滄桑的臉孔,相機既保留也解答了他的人生。如今,他仍帶著相機在街頭走拍,遇見有緣人就會訴說他關心在意的攝影照片。藉教學傳承新見證者另一方面,他從未停止教授報導攝影及其倫理、舉辦攝影展,藉著這些管道,他想對更多年輕記者說:「你們現在看著的這個社會,一定還有不同的觀看方式,多用你的眼睛、鏡頭去捕捉屬於你們自己的影像,為未來的、下一個世代留下歷史見證。」謝三泰坦言:相機曾經帶我走到截然不同的方向,隨著年歲的增長,相機讓我找回原鄉,也讓我更有力量去面對未來。照片中的無盡鄉愁謝三泰離鄉背景多年,對故鄉的印象,卻和一般觀光客印象中澎湖的「盛夏花火節」、「擁擠熱鬧」截然不同。在謝三泰眼中,澎湖地勢平坦,無高山阻擋,風大日烈,物資不豐沛,也是騎個車就到海邊的小島。這島上,籠罩著淡淡的鹹水煙,有些苦澀、有些艱辛,得低著頭、頂著強勁東北季風前進。早期澎湖婦女多半會在農閒時打零工補貼家計。婦女外出勞動時,會以布巾蒙面,藉以遮日擋風,成為澎湖婦女的特殊文化。謝三泰成長於不豐裕的家庭,很早自食其力,做過不少以勞力賺取微薄收入的工作。也因此,他的鏡頭裡常反映出對常民生活、農工朋友的那分「共感」。 謝三泰知名的攝影集《鹹水煙──澎湖印記》,被視為展現澎湖人面對貧困環境與惡劣天候,絕不妥協的堅毅性格。這本攝影集內,拍攝了:純樸漁村風光,路邊的黃牛、西嶼的墓塚,羞澀而堅韌的勞動婦人、面容滄桑卻老實剛毅的漁夫、靦腆卻意氣風發的少年,這些人物的容顏、風吹咾咕石的滄桑風貌,隱晦地反映出謝三泰自己以及他思念父母及村民的鄉愁。謝三泰說:多年來,故鄉像我心裡的鹹水煙,曾經努力想要掙脫,卻始終無法忘懷。「當我走在台北街頭,皮膚感受到鹽分的侵蝕、嘴裡嘗到思鄉的鹹,我的心總忍不住想回去……」想回到那有著猖狂季風和鹹水煙迷漫的故鄉,更懷念著漁村純樸的風貌,跟大自然拚搏的海島居民、臉上刻畫著風霜卻熟悉的面孔、不向命運低頭的澎湖人日常……都是謝三泰生命中難以割捨的風景。重塑歷史火燒島攝影集《火燒島──流麻溝十五號》以精準的構圖與視覺感,述說1950年代台灣女政治犯的生命故事。2021年底,謝三泰在接下電影劇照拍攝工作,希望透過這些照片,勾起大眾對綠島黑牢的好奇,進一步認識那一段黑暗的歷史。他試著將1950年代老政治犯所說的牢獄模樣,透過無聲的照片,記錄電影情節。謝三泰說:我想像自己就站在白色恐怖時代的綠島,企圖拍下那些當年不被看見的真相──那些火燒島上的血與淚。 這些照片不是為了電影而拍,而是希望藉由這部電影的拍攝,能重塑當年火燒島上的情景。「如果能藉由我拍的《流麻溝十五號》場景,勾起大家對綠島黑牢的好奇,進一步想了解這段慘痛的歷史,那麼我的目的就達到了。」想到能替白色恐怖受難者盡一分心力,他全力投入拍攝工作。 前一篇文章 撒豆成畫 作品幽默又有能量 下一篇文章 何歡劇團 藝術光芒展現大奇蹟 熱門新聞 01紐國馬努考東區警局培訓 北島佛光山召開2025.10.2802【樂齡遊學】 圓夢 現在就啟程2025.10.2803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2025.10.2804【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 (下) 2025.10.2805【生活練習題】 讓愛更有彈性2025.10.2806空氣變蛋白 新肉革命來襲2025.10.2807波蘭「光之花園」燈光展2025.10.2808逕至醫學中心就診 部分負擔將加5成2025.10.2809佛光童軍北區歡喜木頭車 歡樂競賽2025.10.2810從地涌出一朵淨蓮 寫於南華大學三十周年前夕2025.10.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魏碧糈 用茶講心教品德盧世祥 以金繕工藝圓滿人間愛何歡劇團 藝術光芒展現大奇蹟傳唱 那些愛的小事撒豆成畫 作品幽默又有能量伍鳳瑛 豆畫藝術展現原住民美學 作者其他文章血液充滿特戰兵精神王燕琨 積極追夢身障不設限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轉譯中興莊動人故事楊秋蘋 改造老屋開書店寫眷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