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綜合報導 |2025.08.14
174觀看次
字級
泰華佛典翻譯中心翻譯泰文版《雲水日月:星雲大師傳》1。 圖/泰華佛典翻譯中心提供
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左3)主持翻譯會議,左1為泰華佛典翻譯中心主任阿難法師。圖/泰華佛典翻譯中心提供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綜合報導】泰華佛典翻譯中心翻譯泰文版《雲水日月:星雲大師傳》,今年七月底付梓印刷兩千本,將分送泰國各級學校四百五十二所、提供民眾索取。二○二三年發布中泰文版《獻給旅行者365日》,成績亦不俗,至今年四月,已贈送泰國各大飯店近四千六百一十本。各類佛典、著作、佛教漫畫等,也已進入排版或出版。

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奉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之命建設泰華寺以來,亦逐步構建起大師所立下的弘法四大宗旨「文化、教育、慈善、共修」。其中,泰華佛典翻譯中心即肩負「以文化弘揚佛法」方針,開展南北傳佛教融和之大業。翻譯中心由心定和尚成立,獲泰國宗教局批准,二○二一年取得立案證書,所翻譯的經典、著作皆被國家所認可。

以文化為橋梁

經典深入人心

心定和尚認為,弘揚人間佛教,必須以文化為橋梁,以翻譯為工具,使經典超越語言藩籬,深入人心。泰國為南傳上座部佛教之重鎮,長久以來專研巴利文三藏,對大乘經典接觸甚少。若欲促進南北傳佛教的相互理解與尊重,勢必從「語言互通」、「經典互譯」著手,此為創立翻譯中心的初衷。

泰華佛典翻譯中心主任阿難法師,任教於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曾就讀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為佛光山南華大學碩士、上海復旦大學博士,通曉中泰語和南北傳佛教經典義理,此前已翻譯《中觀論》、《四十二章經》等。

翻譯中心在阿難法師推動下,邀集近十位精通中泰語之教授學者加入團隊,包括吳瓊、李毓賢、顧雄偉、杜燕珠、蔡玫珊、周錫鵰等多位,分別來自泰國農業大學、泰華寺大智語言學校等,承擔佛典翻譯、審稿、校對與出版事宜。

初期以流通最廣、大眾熟知的如《金剛經》等經典列為優先翻譯,完成後贈予泰國各級學校、佛學院等,並流通於網站、泰華寺,提供大眾索取。

翻譯中心任務在於將佛教經典中文翻譯泰文,或是泰文翻譯中文。推廣和弘揚南傳和北傳佛教知識,促進佛教學術合作,推動和培養翻譯佛教文學作品人才。二○二三年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研究生院和國際佛教學院,以及由心定和尚代表的泰國佛光基金會,三方簽署合作備忘錄,為佛典翻譯和人才培育更添助力。

心定和尚表示,目前翻譯有《百喻經》、《迷悟之間》、《雲水日月:星雲大師傳》、佛教漫畫等經典和大師著作,已進入排版校對或已出版。

以翻譯為修行

感受大師慈悲 

在泰華佛典翻譯中心的辦公室,有一幅玄奘大師像,玄奘大師為漢傳佛教偉大的譯經師、中國四大譯經家之一,而這也是翻譯中心每位翻譯師的期許與歷史性使命。心定和尚說,翻譯工作非一蹴可幾,但佛經義理、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理念,在這些翻譯出版品中得以呈現,點點滴滴,終究會聚沙成塔。

翻譯《雲水日月:星雲大師傳》的杜燕珠分享,透過翻譯,彷彿能與星雲大師更加貼近,親身感受大師對眾生無盡的慈悲。作者符芝瑛文筆優美細膩,情感真摯,極具挑戰性。如何在忠於原意和展現泰文之美間取得平衡,是要用心思考的課題。單靠語言能力不足以勝任,更需要對內容有最正確與深入的理解。常常為翻譯一兩段文字,就耗費數天甚至數周,只為確保每一個細節都不偏離原意。這不只是語言的工作,更是一場文字修行的歷程。杜燕珠說,這是她以行動學習「人間佛教」的方式,大師就是她心中的引導者。她也因此更加深刻體悟「以文化弘揚佛法」的深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