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心無盡 外公的修行路

文/慧傳法師 |2025.07.27
261觀看次
字級
圖/慧傳法師
圖/慧傳法師
圖/慧傳法師
圖/慧傳法師
圖/慧傳法師

文/慧傳法師

我們知道「發心立願」是佛教徒很重要的修行功課,因為懂得發心立願,學佛才有方向目標,正如《勸發菩提心文》所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

所以根據經典記載,過去諸佛菩薩莫不由發願而成。如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釋迦牟尼佛五百大願、彌勒菩薩奉行十善願、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等。乃至文殊菩薩十八大願、普賢菩薩十大願、觀音菩薩十大願、地藏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等,都是諸佛菩薩的偉大行願,可知發心立願的重要性。

我的外祖父慧和法師(李決和長者)跟隨星雲大師學佛,也效法諸佛菩薩發過許多願,其中一願,就是希望大師的佛光事業能蒸蒸日上,自己能夠出家,想不到此願竟然讓我外公的老病身軀得以延長壽命,到底他老人家發了什麼願呢?

大師在一九七九年曾撰寫〈紀念慧和法師〉一文,內容如此敘述:

民國五十四年(一九六五)我在高雄壽山寺創辦壽山佛學院,他就很想到高雄來幫我辦事,可是,也不知是什麼因緣,當後來他到了高雄以後,忽然吐血、癱瘓在地上,雖經過當時高雄最有名的醫生會診,大家都認為他的五臟六腑已經潰爛,沒有辦法醫治了。不得已,只好把他送回宜蘭,因為他的家人都在宜蘭,在那邊療養,照顧上比較方便。

自從這次大病以後,他自己也慢慢地感覺到身體不好,不過,他對生死並無動於心,他常悄悄地跟我講,他說:「師父!您現在創建佛光山,我只希望活到您在佛光山的東方佛教學院能夠正式開學,校舍建築完成,那我就很滿足了,即使死了,我也會含笑而去。」民國五十八年(一九六九)東方佛教學院的院舍終於完成了,他參加落成典禮時,健康如故。

後來,慧和法師又跟我說:「師父!您現在要建萬佛大悲殿,如果我能參加大悲殿的落成典禮,我真是太幸福了,我一定會很滿足的。」民國六十年(一九七一)大悲殿落成了。我記得典禮那一天,有五萬多人參加盛典,慧和法師參與其中,其歡喜真是難以形容。

萬佛大悲殿完成了以後,他回到宜蘭,還是為宜蘭念佛會工作,有一天,我回到宜蘭去,他問我佛光山建設的情形,我說現在正在建接引大佛,他從圖上看到高約一百二十尺的接引大佛聖像,他說:「啊!師父!我的生命能等到大佛完成,讓我見到那最高最大的佛像,我就心滿意足了。有人說要到美國去觀光,到日本去觀光,我才不要呢!我只要能看到大佛就好了。」

民國六十四年(一九七五)大佛落成開光了,他的歡喜,他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我想他該無所求了。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他的二小姐,即慈莊法師,曾到日本留學,這時在佛光山,已經擔任東方佛教學院院長,是女眾當中的大師兄,有一天,他對我說:「師父!我父親還有一個願望,但是他不敢同師父說。」

「什麼願望?」

「他想要出家。」

「年紀那麼大了,七十多歲的人還出什麼家?」

「他說怕師父不答應,所以不敢來說,因為他知道佛光山現在正在建大雄寶殿,預備民國六十六年(一九七七),就是佛光山開山十周年的時候,要舉行一次萬佛三壇大戒,他想要趕上傳戒的盛典,在他一生當中可以現比丘相,那他雖死也瞑目了。」

我跟慈莊法師說:「你的父親就是這一項想了,又再想那一項,想我院舍落成,想我的大悲殿完成,想見大佛開光,現在又想要出家,又要想受戒。」話雖如此說,不過我也為他無盡的願心而深深地感動,所以後來我答應他出家了。

他出家的時候已經七十四歲,那時候他已經為老病所折磨。但在戒期當中,我看得出他是難以支持的,從前健朗的身體,到這個時候,已經是步履維艱,雖然如此,但他從來沒有叫過一聲苦,沒有說過一聲痛,也沒有溜過一支香,整個戒期從頭到尾都和大家在一起。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他那堅韌的精神,他的毅力和願心。

受戒後,他在佛光山佛光精舍住過一段時期,那時慈莊法師到美國去了,在美國創建西來寺。他的兒女們都在宜蘭,因此,他們希望他能回到宜蘭去,方便照顧。就這樣,他回到雷音寺住。後來自知不起,就用錄音寄給慈莊法師,他說:「師父派你到美國去創建道場,要好好的在那裡發心,假如父親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的時候,你也不必回來,因為出家人生死是很平常的事情,你回來又能做什麼呢?」

慧和法師的一生,就是這樣的能夠看破世情,勤學佛法。他的世壽七十六歲,僧臘只有二年。

有人說:雖然是短暫的一刻,但那卻是永恆的。慧和法師出家的時間雖然很短,但他的佛法慧命卻是無盡的。他的往生,他的證悟永恆的生命,可以說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