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攝影】影像跨越時空能量 文/翁庭華 |2025.11.09 語音朗讀 7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和平鐘聲(1990,東京) 圖/翁庭華都市叢林(1989,東京) 圖/翁庭華路途坎坷(1965,基隆) 圖/翁庭華淡水舊車站(1975) 圖/翁庭華舉家回鄉省親(1975) 圖/翁庭華 文/翁庭華攝影歷經無數次的演變和更迭,創造了新穎藝術風格和創作流派,先人不僅用眼睛看到多采多姿的花花世界,更利用鏡頭捕捉到一瞬即逝的人間百態。長久以來,攝影為人類琢磨觀察環境地景的變遷,紀錄人類的偉大事業,記述庶民的喜、怒、哀、樂,並為人們提供心靈享受的精神食糧,我們不能遺忘他們的成就。而攝影對歷史而言,具有珍貴的文化資產。影像隨著歲月的流逝不斷地綻放出時代意義。通過黑白影像的質樸單純本質,跟圖像巧妙的串聯,釋放出觀者無限的追尋和想像,時間愈遠感受愈深切,讓人們在片刻間重溫舊夢,進而回顧通過文字閱讀所不能達到的深層反思,這就是深具歷史意義的照片,在跨越時空所展現出來的影像魅力。正確認識攝影的本質,是見證歷史最確實的手段,作為當代視覺藝術,不僅表現物象客體複制,其發展空間更為寬廣而無限,從具象、意象、到抽象,甚至超越現實。隨著攝影藝術的蓬勃發展,攝影不斷為人類開創新的視野,提供新的視覺印象。攝影對人類的影響無遠弗屆,要使其在愉悅生活中相融,作品要體現祥和、情思、包容。攝影者要具備強烈的創新意識,才能在千姿百態環境,從各種素材中,用敏銳的眼力和腦力發掘美意,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精品。為達心馳神往,非得健全心理結構和正確觀念,能善於「同中求異,逆反求變」,在平凡生活中取得別出心裁的創意,只要培養求異的心理素養,就能創造更多、更新的藝術佳作。影藝表現為突破傳統既成的慣性,改變狹隘的單一格局,然而,創新是對傳統的繼承和發展,亦是對傳統的顛覆。由於攝影術的創建歷經史實的沿襲至現代,留下諸多不朽經典之作,我們要以此精神作為典範,開創更高嶄新的藝術品。自從上世紀中葉(1960年代)與攝影結下不解緣以降,憑藉淡定、堅持、有恆、韌性為出發,走過一甲子歲月,一直,秉持上述創作理念,抱持多元多樣為取向,累積數以萬計風格流派影像,尚祈社會賢達和攝影先進不吝賜正。作者簡介翁庭華1934年出生於基隆,當代攝影家,作品類型包括紀實、新聞、超現實攝影。1970年,原任基隆市政府攝影師,後來透過推薦,成為蔣經國總統的隨行攝影師。1988年退休赴日學習「色調分離」的暗房技術,發展出超現實的攝影風格。1991年獲日本第64屆「國展」一等獎,是首位獲獎的外國人。展訊影像跨越時空能量—翁庭華攝影個展日期:即日起~11月16日地點:台北市藝文推廣處藝文大樓特展室(八德路三段25號) 前一篇文章 【紀實攝影】佛光點亮 印度希望之村 下一篇文章 【時光映象】光陰日記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期刊專欄2025.11.0303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4十方禪林40周年 教界高僧大德同賀2025.11.0305旅人心靈寶典《365日》 贈台中通豪大飯店 2025.11.0306一針一線60載 林全誠繡出神韻人生2025.11.0307【傾聽你我他】別為金錢傷感情2025.11.0308看見 電子 穿牆而過 2025.11.0309【觀我望己】 追日,散策旅程(上)2025.11.0310【民俗資產】 山林守護者:阿里山受鎮宮2025.11.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手機開麥拉】小巷裡的光影密談【時光映象】光陰日記【紀實攝影】佛光點亮 印度希望之村【視覺美學】生物形態論的藝術心象 作者其他文章【紀實攝影】天地有大美而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