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林園小鎮古厝 體會家族情懷與文化 文/黃鎮 |2025.11.08 語音朗讀 9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黃萬教子孫逢年過節回祖厝祭拜。圖/黃鎮溪州路旁的戴氏祖厝。圖/黃鎮溪州路旁的戴氏祖厝。圖/黃鎮三張蔀古厝仍保留著「武魁」扁額。圖/黃鎮劉家大厝曾孕育出仁醫劉柏堆。圖/黃鎮從黃家祖厝俯視對岸的安記棧。圖/黃鎮蔣氏祖厝的燕尾式屋脊,象徵科舉及第的榮耀。圖/黃鎮 文/黃鎮林園古厝群見證了歲月的流轉,也承載著林園先民遷徙開墾的艱辛與榮耀。人們透過探訪這些歷史建築,不僅能感受中西式建築的魅力,更能體會濃厚的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蔣氏祖厝:燕尾翩然 歷史留痕沿著文賢南路轉入幽靜的巷弄,蔣氏祖厝靜靜矗立於此,彷彿在低語著家族百年來的故事。蔣氏祖厝擁有典型的三合院格局,燕尾式屋脊高高翹起,象徵著科舉及第的榮耀。這裡的開基祖蔣玉振,曾是清代武舉人,後人蔣秋香,亦於咸豐年間成為舉人,蔣家在當時可謂書香門第。然而,歲月雖然饒過了祖厝的主體,卻未能保留其「原汁原味」。後代子孫因缺乏古蹟保存的觀念,部分房舍的牆壁已被重新粉刷,內部甚至貼上了磁磚,呈現出一種「中西合璧」的特殊風格。古厝前的老井仍然清澈見底,然而在牆上粗獷地塗寫著「古井體驗區」,再加上外露的抽水馬達管線,使原本富含歷史韻味的空間少了些許古意。即便如此,蔣氏祖厝的燕尾仍然驕傲地翹立,加上古厝內神采奕奕的老長者津津樂道往事痕跡,成為現今少見傳統閩南建築標誌。黃萬教古厝:唯一仿西洋建築來到位於港埔二路47號、前林園鄉長黃萬教的古厝,眼睛會突然為之一亮,因為這座古厝是本地唯一仿西洋建築立面形式,優美典雅,格局為單落五開間(俗稱五間起),中央為大廳,左右各兩房。正廳門第上標誌著祖宗根源「江夏」堂號,屋頂上書寫一個很大的「黃」字,相當醒目。1960年,從港埔黃家祖厝分支,搬入目前的古厝居住後,黃萬教擔任鄉長或議員期間,為民服務很有口碑,後因政途險惡,鬱鬱以終,至1983年因病過世。身後有四子三女,成家立業或出嫁後陸續遷居在外,目前大都住在高雄市區及屏東一帶,近數十年來, 逢年過節,族人都會回古厝祭拜,以示慎終追遠。可惜!古厝空蕩蕩的,至今沒有人居住,長期以來任由風吹雨襲,破敗不堪,讓人看了極為不忍心,亟待有心人拉它一把! 戴氏祖厝:洗石子的堅固家園同樣位於溪州路旁的戴氏祖厝,建於1954年,相較其他祖厝年代較近,是當時地方上最堅固、最新潮的傳統建築之一。採用日治時代「洗石仔」技術打造的屋體,展現了時代的變遷與建築工藝的進步。其門楣與門聯上的字跡,出自第一屆民選鄉長林祺瑞之手,賦予了祖厝濃厚的歷史與文化價值。這裡不僅是家族的聚居地,更是地方發展的見證。且留住時光的足跡探訪林園古厝不僅是一次建築美學的巡禮,更是一次心靈的對話。這些歷史悠久的宅第,訴說著家族的興衰、文化的延續與時代的變遷。然而,如何在現代化發展的洪流中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仍是值得需要深思的課題。或許,在本地居民與政府共同努力下,能讓這些古厝在歲月的長河中繼續訴說著它們的故事,讓後人仍能從中感受到濃厚的鄉土情懷與文化價值。下一次,當你來到林園,不妨放慢腳步,走進這些古厝之中,靜靜地感受歷史的脈動,與過往的時光對話。劉氏祖厝:醫者仁心的傳承溪州路旁,劉氏祖厝以「咾咕石」砌成圍牆氛圍,透露出濃厚的日治時期建築風格。這座祖厝的主人劉萬在曾擔任日治時代林園庄長,更培育出醫學人才——劉柏堆。劉柏堆在遠赴東京攻讀醫學,回到故鄉後在市區創立當地第一家「仁愛醫院」,治病救人,造福鄉里。如今,劉氏祖厝雖已略顯破舊,但是大戶人家的氣勢仍是地方的歷史記憶。站在圍牆外,彷彿可以想像當年醫者奔波於診療間的身影,這座祖厝不僅承載著家族歷史,更是一段關於醫者仁心的動人故事。大黃小黃祖厝 風格各異港埔黃氏祖厝:百二門窗 大戶風華港埔里內黃家祖厝「江夏」堂號的規模令人歎為觀止。「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的格局,展現了大戶人家的氣勢。廳堂九間、門屋五間,擁有三進二院,窗戶更是多達一百二十扇。後代子孫在溪流斜對岸建築的「安記棧」,則是一座極具特色的紅瓦厝,結合了商業與住宅功能,充分展現了當時家族的經營智慧與繁華。黃家祖厝還擁有全台第二大的「大埕」,為當地大黃(林園區黃姓部落有大黃和小黃之別,大黃子孫以從事工商政教為主,小黃則以農業為生)部落格局,站在這片寬廣的空間內,彷彿能聽見過往家族成員在此聚會、談笑風生的回音。儘管歲月更迭,祖厝仍然散發出一股厚重的歷史感,吸引許多師生及遊客到訪,不禁遙想三百年前祖先渡台,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的光景。三張篰黃氏祖厝:紫雲堂的榮光沿著王公里王公路前行,來到三張篰黃氏祖厝「紫雲堂」,為當地「小黃」部落的堂號。這座傳統三合院歷經風霜,門楣上仍然保留著清嘉慶年間賞賜的「武魁」匾額,見證了黃聖淮高中武舉的輝煌時刻。這座祖厝依水而建,與前方的灌溉渠道相呼應,水流靜靜地從東北流向西南,象徵著家族生生不息的延續。建築群由咾咕石與土角牆砌成,前後落的建築結構顯示出不同年代的興建痕跡。雖然左右護龍因現代需求有所改建,然而傳統與現代透天厝的交錯,卻更凸顯了歷史的層次感。 前一篇文章 【泰國朝聖❷】 芭達雅真理聖殿 下一篇文章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3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期刊專欄2025.11.0304十方禪林40周年 教界高僧大德同賀2025.11.0305旅人心靈寶典《365日》 贈台中通豪大飯店 2025.11.0306看見 電子 穿牆而過 2025.11.0307一針一線60載 林全誠繡出神韻人生2025.11.0308【傾聽你我他】別為金錢傷感情2025.11.0309【觀我望己】 追日,散策旅程(上)2025.11.0310【民俗資產】 山林守護者:阿里山受鎮宮2025.11.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泰國朝聖❷】 芭達雅真理聖殿【泰國朝聖❶】 暹羅古城76府【印象旅人】翠峰山屋 山毛櫸為芳鄰太平山避暑賞冬皆宜 【印象旅人】 木曾五木護樹典故 作者其他文章【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下)【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海闊天空】屏東王船文化館 沉醉千年傳承魅力中 母親的勤奮人生旅行的風景 向日葵熱情招手石上的小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