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文榮
文/陳文榮
每年端午節,我都會從林口訂購麻豆老家鄰居做的粽子。這位鄰居每天在菜市場賣碗粿,粽子則是節慶限定。我常向她購買家鄉味的粽子,請她幫忙寄到北部。
順道也請她在菜市場幫我買200元的鹹瓜仔,連同粽子一起放進紙箱寄來林口。這樣的請託每年一次,她從不曾抱怨。
這種鹹瓜仔在林口的市場幾乎買不到。花200元從麻豆寄來,就能收到一大包,放冷凍庫裡足夠吃上三個月,是鄉愁與日常的連結。
對鹹瓜仔的記憶,特別深刻。童年住在農村,夏天是鹹瓜仔盛產的季節。從田裡採收回來,母親便開始醃製的準備工作。她先將瓜仔洗淨、剖半、挖除籽,再經風乾處理。接著抹鹽,一層層放入陶缸,層層堆疊後,上頭壓上一塊大石頭。這樣一大缸的鹹瓜仔,往往能吃上一整年。當時,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鹹瓜缸。
婚後在北部成家立業,對故鄉的味道仍舊牽掛。鹹瓜仔就是其中之一。
這項食材,也是素食者的良伴。烹煮前,先將鹹瓜仔泡在清水中去除一部分鹹味,再撈起備用。香菇六朵,泡軟後切片。炒菜時,鍋中多放些沙拉油,先炒香香菇,接著加入鹹瓜仔一起拌炒,再倒入半碗水,讓香菇煮至入味。等水收乾後,起鍋前加上半匙糖,讓鹹味與甜味取得平衡。
這道「鹹瓜仔炒香菇」,香氣撲鼻,是一道下飯的家常菜。酸甜鹹香的滋味,讓人胃口大開,總能多添一碗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