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民俗台灣(20-13)清代建築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4.05.17
530觀看次
字級
台北下內埔二層堡壘式陳宅 1915年,台北市下內埔陳氏大宅的二層樓堡壘建築,牆面上有槍孔,可作為軍事堡壘和避難之用。唐代陳政、陳元光領兵由河南固始南下福建漳州,與少數民族作戰,追隨的各氏族群開山墾荒,為了自衛,築塞而居,形成了堡壘式的住屋。在閩西偏遠鄉區如漳浦,或者閩客混居的山地如南靖、雲霄、詔安等地,均可見當地所稱土樓的二層堡壘式建築。清代漳州府移民渡海來台,同樣篳路藍縷,自然將堡壘式的建築帶到台灣。不同於泉州人長期從事航海貿易事業累積財富,舉凡宅院、城樓等趨於華麗,主要從事農耕的漳州府人,尤其在偏遠的農村,蓋了許多簡樸堡壘式住宅,此乃其人文地理的特色。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新莊堡壘式民居 1935年,台北州新莊村民居外牆的隘門,此照片是由住所內往外拍攝。圍牆是厚實的防禦堡壘,中間部位設有槍口,整座住宅院落蓋成軍事堡壘的結構,這是早期閩粵人民移民台灣後,所興建鄉間民居建築的特色。在早期移民社會中,官府管制能力弱,偏鄉地區常力所未逮。移民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經常以祖居地同鄉或氏族為單位,形成不同的聚落。同時,為了爭奪水源、耕地和自然資源,甚至經商嫁娶等糾紛,漢人和原住民,以及漢人同族系之間,如閩南人和客家人、閩南人中的漳州人和泉州人等,經常發生械鬥事件;規模較大者,幾乎等於一場小型的戰爭。因此,不同的族系築堡而居,擁槍自衛,乃生活之常態。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北下內埔陳氏大宅義芳居之全貌 1935年,陳宅義芳居的完整面貌,不僅建築結構優美,也具有強大的軍事防禦結構,在早期台灣移民社會中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騎樓的生活空間 1935年,台北州新莊亭仔腳排屋,騎樓成了兒童的生活空間,也是許多人成長的回憶,這是閩南式建築的重要特色。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新莊街後村圳堡壘型民宅 1935年,台北州新莊街後村圳堡壘型民宅的外觀,左側圍牆壁上有槍孔,早期移民族系械鬥而築堡自衛的建築型式。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家大業大的陳氏義芳居 1936年,台北下內埔陳氏大宅「義芳居」正廳前的子孫合影。兩邊牆面旁的箭頭標示的是槍孔,在與其他族裔戰鬥時自衛之用。防禦系統嚴密是義芳居古厝的最大特色,古厝四周的外牆共設有二十四個銃眼,構成嚴密的火網,戰鬥力強大,有如台灣風格的土樓。這種防禦工事反映清朝不同移民之間武裝衝突的普遍情況,且必然存在相對充裕的槍支彈藥和男子的軍事訓練。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北下內埔二層堡壘式陳宅

1915年,台北市下內埔陳氏大宅的二層樓堡壘建築,牆面上有槍孔,可作為軍事堡壘和避難之用。唐代陳政、陳元光領兵由河南固始南下福建漳州,與少數民族作戰,追隨的各氏族群開山墾荒,為了自衛,築塞而居,形成了堡壘式的住屋。在閩西偏遠鄉區如漳浦,或者閩客混居的山地如南靖、雲霄、詔安等地,均可見當地所稱土樓的二層堡壘式建築。清代漳州府移民渡海來台,同樣篳路藍縷,自然將堡壘式的建築帶到台灣。不同於泉州人長期從事航海貿易事業累積財富,舉凡宅院、城樓等趨於華麗,主要從事農耕的漳州府人,尤其在偏遠的農村,蓋了許多簡樸堡壘式住宅,此乃其人文地理的特色。

騎樓的生活空間

1935年,台北州新莊亭仔腳排屋,騎樓成了兒童的生活空間,也是許多人成長的回憶,這是閩南式建築的重要特色。

新莊堡壘式民居

1935年,台北州新莊村民居外牆的隘門,此照片是由住所內往外拍攝。圍牆是厚實的防禦堡壘,中間部位設有槍口,整座住宅院落蓋成軍事堡壘的結構,這是早期閩粵人民移民台灣後,所興建鄉間民居建築的特色。在早期移民社會中,官府管制能力弱,偏鄉地區常力所未逮。移民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經常以祖居地同鄉或氏族為單位,形成不同的聚落。同時,為了爭奪水源、耕地和自然資源,甚至經商嫁娶等糾紛,漢人和原住民,以及漢人同族系之間,如閩南人和客家人、閩南人中的漳州人和泉州人等,經常發生械鬥事件;規模較大者,幾乎等於一場小型的戰爭。因此,不同的族系築堡而居,擁槍自衛,乃生活之常態。

家大業大的陳氏義芳居

1936年,台北下內埔陳氏大宅「義芳居」正廳前的子孫合影。兩邊牆面旁的箭頭標示的是槍孔,在與其他族裔戰鬥時自衛之用。防禦系統嚴密是義芳居古厝的最大特色,古厝四周的外牆共設有二十四個銃眼,構成嚴密的火網,戰鬥力強大,有如台灣風格的土樓。這種防禦工事反映清朝不同移民之間武裝衝突的普遍情況,且必然存在相對充裕的槍支彈藥和男子的軍事訓練。

新莊街後村圳堡壘型民宅

1935年,台北州新莊街後村圳堡壘型民宅的外觀,左側圍牆壁上有槍孔,早期移民族系械鬥而築堡自衛的建築型式。

台北下內埔陳氏大宅義芳居之全貌

1935年,陳宅義芳居的完整面貌,不僅建築結構優美,也具有強大的軍事防禦結構,在早期台灣移民社會中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陳氏開山祖陳振師,福建泉州府安溪縣人,清代乾隆年間隨親戚渡海來台,受僱在艋舺當雜役,奮鬥多年逐漸有成。嘉慶年間在台北下內埔購地建屋,取名「芳蘭大宅」;後領養同鄉幼兒陳朝來繼承家業,務農同時又經營商業,事業不斷擴大。光復初年,選擇芳蘭山西側山腳下,建造三合院宅第,取名「義芳居」,以示「義種禮耕穎川舊德,芳蘭馥桂淡地祈榮」。義芳居古厝坐東南朝西北,為一單進多護龍的民居建築,由前埕、正身、左右護龍、左右外護龍及銃櫃等空間所組成,是台灣北部典型的「安溪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