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書】《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 培養面對危機的能力

文/廖淑儀  |2024.05.26
545觀看次
字級
《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 圖/維京出版提供

文/廖淑儀

插畫作家林廉恩善用壓克力顏料、水性蠟筆等多媒材創作作品,曾榮獲第45屆金鼎獎和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在本書中,她以圖像小說的形式講述什麼是漠視危機?以及人與環境的關係。



林廉恩是我一向欣賞的插畫作家,她善用壓克力顏料、水性蠟筆等多媒材所創作出來的作品,總是令人驚喜,讓人不得不帶著新鮮的眼光,重新去審視如一棵樹、一隻鳥,一些日常生活中微細因素造成的巨大影響。

《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打破了大部分人輕鬆閱讀繪本的習慣,製造了許多轉折、停頓的畫面,也塑造了不同一般觀感的人物。例如流動的壓克力顏料形成黑壓壓的樹木,在靜默中透光;粉紅色的住屋看似甜美,卻是歡樂中的憂患警示。而大批鮮豔的蟲子是災害,倒豎眉頭的「眾鳥們」成了嚴肅的環境鬥士,眼睛圓潤的主角達西先生潔身「自好」,卻成了不願正視危機的人。

林廉恩把主角達西的形象塑造得太吸睛:圓潤的眼睛、齊整的穿著;有計畫的存錢買下溫馨的粉紅居所,還用植物裝飾家裡。他過著規律的生活、固定採集美麗花朵,也對小松鼠呵護有加……一下子讓人以為他是徹底善良的好人。

眼前危機視而不見

然而,就像完美的照片不敵潮溼天氣的侵襲,其中一角已經慢慢糊掉,我們卻依然興高采烈地讚歎。繪本也同樣藉著大幅色彩中沉澱的黑暗,訴說著生活中一些非常的災禍,會以蠶食的方式侵蝕我們。而習於太平日子的我們,是否有能力去意識到這些危機,並且妥善處理呢?

達西先生或許就像大部分的我們,一樣努力,一樣的規律,有一定的美感,還有一些善良,在安穩的生活之中,以為災禍不會那麼剛好降臨在自己身上,以至於對迫近眼前的小小危機視而不見,直到家破人亡,再也沒有機會彌補。

三幅大跨頁的慘烈無字場面,對照以圖像小說分格描繪的達西先生的規律日常,一半是日常生活舒爽有致,交織著另一半陰影危機的侵襲,讓人愈看愈驚悚,最後達西先生的粉紅樹屋倒塌,只剩寵愛的小松鼠從廢墟中逃出,也只看到其他鳥居民彼此扶持著出走樹林。

災禍沒有繞過達西先生,這一幕描繪得異常殘酷,讓人心跳加快。雖然感覺得到作者急於昭示讀者的企圖心,以及關切世界的熱情。但對於達西先生的下場,我還是有些不忍卒睹。

為了讓世界更美好

或許因為繪本描繪的方向,讓人覺得我們都可能是某部分的達西先生:安於現狀而漠視危機。因此反而讓我停下來思索,難道對於危機的處理,只有無知於現實而毀滅,以及積極成為理直氣壯的環境鬥士嗎、兩種互相對立的方式嗎?

尤其書中運用了許多戰爭的字眼:武器、戰鬥、戰士、鳥與蟲的勝負等等,似乎也是認為對於危機的處理,不是戰鬥就是自我毀滅,如此非黑即白……想想,這可能就是我之所以感到殘酷、心跳加速的原因吧!

但或許我是樂觀的,也相信對於環境,人們不只有一種應變能力,也有轉圜與共好的方式。例如找出蟲害原因、防治蟲害,或者跟蟲蟲談判(在鳥與昆蟲、森林的世界),看看能不能使得災害減少。至於形象可愛的達西先生,我甚至願意相信他其實更接近無知但善良的人,所以不需那麼慘烈的下場,例如也許有人伸出援手拉了他一把,讓他從此與人為善,願意為大環境付出;也許他為了保護松鼠,在臨死前突然大徹大悟、懊悔自己的作為……

如果初衷是為了讓世界更好,那麼是不是不一定要殺雞儆猴,而相信人們潛能多一點呢?

但回頭想想,正是因為《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色彩與批判如此強烈,也才能讓人在驚嚇之餘,還能繼續深入思索,關於什麼是漠視危機,人與環境的關係又該如何調整,甚至一個對大環境無感的人,是不是追根究底其實是個缺乏人際互動、孤單的人呢?但這似乎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