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賴清德總統五二○就職典禮的接近,台灣朝野之間的相對攻防不斷出現。從國會到參加就職典禮的儀節,固然有諸多議論,但無論如何,民間總是對賴清德就職後可能帶來的新政府、新氣象,還是有所期待的。
事實上,賴清德雖是繼承蔡英文時代的相關政策,但他所面對的國內外情勢,卻更加複雜了。也更需要智慧、魄力和勇氣,去面對新的時代、新的局勢、新的挑戰。
首先是國際局勢。俄烏戰爭依然延續著,並且很顯然有長期化的趨勢。北約國家在戰爭拖長兩年多以後,顯得力不從心。而美國在財政與武器的供應上,也顯得左支右絀。因此如何結束這場戰爭,將是歐美諸邦要面對的艱難抉擇。而如果長期化之後,對台灣又會是什麼樣的局勢呢?
除了俄烏戰爭,還有以色列和哈瑪斯的戰爭也在中東延續著,這將使得美國必須動用相對的資源去應付這兩場戰爭。而在亞洲,美國本來試圖抗中所發動的圍堵,包括結合日、韓、菲等,形成為一個新冷戰的同盟,現在看來是難以全力以赴的。台灣處在這樣微妙的局勢裡,等於是在強國的夾縫中,要尋找自己的生存之道,顯然要特別小心應對。
再則,賴清德要面對的國內局勢是朝小野大。他不再有蔡英文時代一黨獨大,掌控行政、立法、監察諸大權的優勢,而是只擁有百分之四十的支持度,這跟當年陳水扁非常類似。現在國會也是由在野黨居多數,朝野攻防特別劇烈。賴清德勢必要面對一個相對分裂的局勢。賴政府將無法採取蔡英文時代那種激烈對抗,壓制國會、操弄政局的模式,而是必須形塑一個朝野可以對話、共同協商、共同應付國際變局的新關係。特別是兩岸關係緊張,朝野之間若能合作協調,扮演不同角色,或可對緩和兩岸局勢,維持和平大局有所幫助。
而新政府內部的人事也將面對世代交替的挑戰。新內閣之中不乏過去的學運世代,如今都已是五十幾歲的中年,扁政府時期的舊部如馬永成、羅文嘉、林錦昌等人,或許是未來培養的接班梯隊,但如何培養足夠氣度與智慧,寬廣的世界觀,以應對未來變局,這是對賴清德的另一種考驗。
未來我們將看到一個不斷適應新時代的民主模式。朝野都必須重新學習適應,建立共識,才能一起建構台灣的未來。台灣的民主經驗還是非常的「年輕」。比起歐洲有兩三百年歷史的資本主義、議會民主政治,台灣還在學習之中。不僅政治人物必須去適應新的變局,更重要的是民主政治的權力來源是人民選舉,當民意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國際局勢的巨變而改變時,政治人物也必須隨之改變,否則就會被淘汰。
當台灣民意因俄烏戰爭、以哈戰爭的殘酷死亡,而覺悟開始反對戰爭,渴望和平的時候,執政者就應該順應民心,提出可以維持和平的長治久安對策,而不是再去挑動對立,製造仇恨,演變成以分裂的台灣,去對抗強大的國際勢力。朝野和解,安定團結,終究是朝小野大的政局必走的路。這是賴清德領導政府的第一課,也是國會應積極學習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