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軍裝備採購與營建工程,屢傳進度延宕。國防部最新書面報告證實,目前延宕的裝備,包括F-16戰鬥機(見圖)、AGM-154空對地飛彈、Mk48魚雷、海鯤號潛艦、雲豹裝甲車輪轂。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近年國軍裝備採購與營建工程,屢傳進度延宕。國防部最新書面報告證實,目前延宕的裝備,包括F-16戰鬥機、AGM-154空對地飛彈、Mk48魚雷、海鯤號潛艦、雲豹裝甲車輪轂等5案。至於營舍、廠庫、陣地等工程,則有4案因履約爭議而延宕。
國防部長顧立雄今前往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針對「近年國軍各項軍事工程落後及軍、商購案延宕原因分析及具體應處作為」提出報告並備詢。根據昨天送抵國會的書面報告顯示,對美軍購目前共25專案,其中21項進度正常,海馬士多管火箭超前;延宕3案,包括F-16C/D Block70戰鬥機,總金額2472億餘元,原規畫今明年飛返,延宕原因為生產線搬遷重啟、供應鏈中斷等,美方已採2班制20小時趕工,我方持續加強履約督導作為。
AGM-154飛彈是總額1359億餘元F-16A/B性能提升案一部分,美方於2017年宣布提供AGM-154C,原應於今明2年交運;因採購最新構型、重啟產線、備料及系統發展整合,將延至2028年完成。
可供劍龍級與未來海鯤級潛艦使用的Mk48魚雷,編列54億餘元,採購24枚戰雷(實彈)與4枚操雷,原規畫2023至2026年交運,受供應鏈中斷、重啟產線等因素影響,改於2026至2028年交運。
軍購延宕  戰力如何補強
商購案方面,自製潛艦(潛艦國造)因系統整合不易,目前待執行「主機與電力管理系統」及「整合式儎台管理系統」(IPMS)調校。雲豹裝甲車輪轂,2022年驗收測試不合格,廠商不服判定,向工程會申請2次調解及民事訴訟,導致交貨延宕;專案所需輪轂由另3家併列得標廠商生產,於2023年組裝交軍,國防部已召集律師研商,以確保權益與立場。
年各項對美軍備採購屢傳延宕無法準時交貨,在野黨立委均表達質疑。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黃國昌表示,民眾黨不支持貪腐跟浪費,更不會支持把人民當盤子;國民黨立委馬文君也說,許多對外軍購項目一再延宕,我國戰力到底要怎麼補強。
黃國昌說,政府編列超過2400億元購買新式戰機,結果錢都付了一台飛機也沒有拿到,「有人這樣在買東西的嗎?有人這樣在做生意的嗎?」
馬文君則說,軍事採購延宕情況相當普遍,當中有些減量、有些一再延後,甚至還把核心項目都拿掉,例如對美採購F16V戰鬥機延遲交貨、魚叉飛彈5年交貨也變成10年,當初以戰備急需為由將其排擠,結果延期交貨要如何補強戰力,「如果連國防部自己都整理不出來,後續預算要怎麼運用?這都是連動的」。
國防大學校長退伍 牽動人事
此外,現任國防大學校長、海軍上將劉志斌,將於月底屆齡退伍,牽動軍方高層人事敏感話題。國軍目前有7位現職上將,海軍以3人獨占鼇頭,若依三軍平衡的內部倫理,未來第3員上將職缺應由陸空軍獲得。但這將導致海軍人才最盛、早就被視為接班梯隊的77年班,4位中將全數「陣亡」,成為遺珠之憾。